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纠正某些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因素可能会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患者需要了解一下可能干扰起搏器的因素:
医用设备干扰
常见设备:磁共振成像(MRI)、高频电刀类电外科设备、体外冲击波碎石、放疗等
应对措施:在进行检查前,应提前告知医生体内植入了起搏器。因为这些设备产生的强磁场或能量可能会干扰起搏器,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起搏器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为兼容的型号。如果是兼容型号,还需调整起搏器的参数;若为非兼容型号,则应避免进行相应医疗操作,或在有经验的团队支持下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后谨慎进行。
日常生活设备干扰
手机
干扰原理:手机在通信过程中会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这些信号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起搏器产生干扰。
影响表现:当手机距离起搏器过近时,可能会使起搏器的工作出现异常,如起搏频率改变、感知功能受到影响等,但这种干扰通常是暂时的。
应对措施:建议将手机与起搏器的距离保持在15厘米以上。接听电话时,尽量使用对侧耳朵,并避免将手机长时间放置在靠近起搏器的上衣口袋中。
微波炉
干扰原理:微波炉通过产生微波来加热食物。正常情况下,其外壳可以屏蔽大部分电磁辐射,但如果微波炉老化、损坏或密封不严,就可能有泄漏的电磁辐射对起搏器产生干扰。
影响表现:泄漏的电磁辐射可能影响起搏器的电信号,导致其工作不稳定。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微波炉的性能和密封性,确保其正常工作。使用微波炉时,尽量远离它,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检设备
干扰原理:机场、火车站等场所的安检门和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通常采用电磁场感应原理工作。当患者通过安检门或被手持式金属探测器扫描时,其产生的电磁场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影响表现:这种干扰多为暂时的,可能会使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出现短暂改变,但一般在离开安检设备后,起搏器会恢复正常工作。
应对措施:在通过安检前,患者应向安检人员说明自己体内植入了起搏器。如果安检设备发出警报,可采用人工安检的方式进行检查,避免长时间在安检设备附近停留。
工业设备干扰
电弧焊接设备
干扰原理:电弧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电弧和电流变化,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这种电磁干扰的强度较大,传播范围较广,可能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
影响表现:电磁干扰可能导致起搏器的电路出现故障,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应对措施: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从事与电弧焊接相关的工作,同时也要避免靠近正在进行电弧焊接的区域。
高压电场和磁场
干扰原理:变电站、高压电线附近存在较强的电场和磁场。当患者处于这些区域时,强电场和磁场会与起搏器的电信号相互作用,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影响表现:可能导致起搏器的感知和起搏功能出现异常,使心脏的节律受到影响。
应对措施:患者应尽量远离高压电场和磁场区域,如避免在变电站附近长时间停留、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方行走或居住等。
其他干扰因素
药物因素
干扰原理: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从而间接影响起搏器的感知和起搏功能。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改变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影响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影响表现:药物可能导致起搏器的起搏阈值升高或降低,使其对心脏的控制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应对措施:在使用可能影响起搏器功能的药物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起搏器的工作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患者自身因素
干扰原理:患者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内环境紊乱,会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发生改变后,起搏器与心脏之间的正常电信号传递就会受到干扰。
影响表现:可能导致起搏器无法准确感知心脏的电活动,或发放的起搏脉冲不能有效地刺激心脏收缩,从而影响起搏器的功能。
应对措施:积极治疗患者的内环境紊乱,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同时,加强对起搏器功能的监测,及时调整参数以适应患者心脏的变化。
知晓了起搏器的这些“捣蛋鬼”,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于保障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警惕,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起搏器的随访和检查。
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CCU 张然 护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CCU 马芳芳 副主任护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夏莹 副主任护师
审核: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程中伟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