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告别“火烧胸”!胃镜超微创“锁”住反流潮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十年了,终于能平躺睡个整觉,胸口不再像火烧一样难受!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回访电话中,刘阿姨(化名)的声音难掩激动。

这位被**“反酸、烧心”**困扰多年的患者,曾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过中药调理、西药抑酸、甚至垫高床头半卧入眠,症状始终反复发作。

直到在消化内科喻文强主任团队的诊疗下,通过胃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联合套扎术”**,才彻底摆脱了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消化道折磨”。

十年“烧心”之谜:被忽视的食管裂孔疝

刘阿姨的痛苦并非个例。消化内科门诊数据显示,约15%的“顽固性反酸”患者最终被确诊为食管裂孔疝

这种疾病的核心机制,是腹腔压力长期升高(如肥胖、慢性咳嗽)或膈肌天然薄弱,导致胸腔与腹腔间的食管裂孔扩大,部分胃组织“突入”胸腔。临床典型表现为:

**1.灼烧感:**餐后或平卧时胸骨后剧烈烧心,如“胸口被火烧”;

**2.反酸反流:**胃酸甚至食物逆涌至咽喉,夜间常因呛咳惊醒

3.吞咽不适:疝囊压迫食管时,可出现进食哽噎感

传统认知中,患者常误以为是“慢性胃炎”,长期依赖抑酸药物却收效甚微。而外科开胸或腹腔镜手术虽能修复裂孔,但创伤大、住院周期长(约7-10天)、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让许多中老年患者望而却步。

胃镜下“超微创”革命:1小时手术,3天出院

针对刘阿姨的病情,喻文强主任团队采用的“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内镜下套扎术(EBL)”组合方案,开创了“无切口、全内镜”治疗新纪元。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通过内镜精准切除贲门处3-4cm黏膜,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收缩,如同给食管下端“加装”一道压力阀门,重建抗反流“高压带”,从功能上阻断胃酸上涌。

内镜下套扎术(EBL):利用套扎器对疝囊颈部进行多点结扎,像“收紧腰带”般机械性缩窄扩大的裂孔,直接解决胃组织“突入胸腔”的解剖缺陷。

双技术联合实现“功能+结构”双重修复:手术全程在胃镜下完成,无需开腹或打孔,仅耗时50分钟。刘阿姨术后次日即可流质饮食,反酸症状消失;术后3天顺利出院,半月后回访已能正常饮食、平躺安睡。

专家提醒:警惕“烧心”背后的器质性病变

“许多患者把反酸烧心当成‘小毛病’,直到出现呕血、贫血或吞咽困难才就医,此时疝囊可能已压迫食管或引发溃疡。”喻文强主任强调,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胃镜筛查:

1.每日反酸烧心持续超过3个月;

2.夜间症状影响睡眠,需垫高上半身缓解;

3.合并慢性咳嗽、咽喉炎或哮喘(胃酸反流刺激呼吸道)。

食管裂孔疝内镜治疗的适用人群:

1.确诊食管裂孔疝伴反复反流症状;

2.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

3.高龄、合并基础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4.外科术后复发或需二次修复的患者。

目前,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已常规开展“抗反流粘膜切除+内镜下套扎术”,这种“超微创”技术正成为食管裂孔疝治疗的优先选择,让更多患者告别“烧心之夜”,重获平卧安睡的权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朱常锌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