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福州男孩小冲,身高1米73,体重却高达97.5公斤,BMI(身体质量指数)高达32.57,属于严重肥胖范畴。更让家长困惑的是,孩子脖子上的黑色斑块却像没洗干净的泥垢,反复搓洗也无济于事。
检查结果却让全家震惊:
腹围110cm!
空腹胰岛素水平是正常值的3倍
同时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和脂肪肝
医生指出,这并非普通的“脏”,而是黑棘皮症,根源在于失控的胰岛素——这意味着小冲已处于糖尿病前期,身体正被肥胖引发的代谢紊乱全面侵袭。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
男性:
健康范围:<85 厘米
腹型肥胖:≥90 厘米(需医学干预)
女性:
健康范围:<80 厘米
腹型肥胖:≥85 厘米(需医学干预)
这一标准比 WHO 更严格,反映了中国人群的代谢特点。例如,体重正常(BMI 18.5-23.9)但腰围超标的人群,患高血压风险仍比腰围正常者高 3.9 倍。
黑棘皮症:肥胖发出的红色警报
小冲脖子上洗不掉的黑斑,医学上被称为黑棘皮症。
长出现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表现为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摸起来粗糙如天鹅绒。很多家长误以为是卫生问题,实则是身体代谢异常的直观信号。
黑棘皮症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
当孩子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身体会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长期“超负荷工作”会让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胰岛素抵抗),身体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量的胰岛素会刺激皮肤角质细胞和和色素细胞过度增生,最终形成黑棘皮症。
儿童肥胖:全身健康的“隐形杀手”
小冲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嗯肥胖率呈爆炸式增长。肥胖带来的危害远超“体型不好看”,它像一颗定时炸弹,会逐步摧毁孩子的身体机能。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及 2024 年《肥胖症诊疗指南》:
6-17 岁青少年:超重率 11.1%,肥胖率 7.9%,合计超重肥胖率 19%(即每 5 名青少年中有 1 人)。
6 岁以下儿童:超重率 6.8%,肥胖率 3.6%,合计超重肥胖率 10.4%。
性别差异:男孩肥胖率(13.4%)显著高于女孩(7.3%)。
代谢系统:从三高到糖尿病的步步紧逼
高胰岛素血症是代谢紊乱的开端,就像小冲,胰岛素水平超标会直接引发:
高血压:过量胰岛素会使血管收缩,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
高血脂: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加速血管老化
高尿酸血症:肥胖会抑制尿酸排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和肾脏,可能引发痛风和结石。
脂肪肝:脂肪在肝脏堆积,30%-70%的肥胖儿童会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更危险的是,高胰岛素血症若不及时干预,约30%的孩子会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过去,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成人病”,如今在肥胖儿童中发病率激增,且发病年龄越小,并发症出现得越早。
生长发育:早发育与长不高的矛盾
肥胖儿童长出现青春期提前(如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这是因为脂肪细胞会分泌雌激素,刺激生殖器官过早发育。虽然初期可能比同龄孩子高大,但骨龄会提前闭合,导致生长周期缩短,最终成年身高反而低于正常水平。
心肺功能:被压垮的呼吸与循环
97.5公斤的体重让小冲的心肺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肥胖儿童的胸腔和腹腔被脂肪挤压,肺活量下降,易患“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长期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记忆力和智力发育。
同时,心脏为了供应全身血液,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久而久之可能引发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
图源网络,侵删
心理与社交:隐形的“成长枷锁”
除了生理危害,肥胖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体型异常可能导致同伴嘲笑、自我认同低下,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形成“越胖越不爱动,越不动越胖”的恶性循环。
儿童肥胖可逆转 科学干预见效快
儿童肥胖并非不可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尚未完全定型,通过科学干预,多数能恢复健康状态。
儿童时期的肥胖,是成年多种慢性病的“种子”。
当发现孩子体重超标,脖子发黑、频繁口渴,乏力时,别误以为是“壮实”,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科学干预,让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期摆脱肥胖困扰,才能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