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她时不时轻咳几声。追问之下,她说只是游泳呛了一口水,没当回事。我却想起科室里一位因游泳呛水住院的患者——原本只是周末放松,结果拖成了吸入性肺炎。
夏季泳池欢声笑语,但一次小小的呛水,真的可能演变成肺部的大麻烦。
一、呛进去的不只是水
无论泳池水、河水、湖水还是海水,都可能携带:
• 细菌、病毒、真菌。
• 蓝藻等微生物及其毒素(如微囊藻毒素)。
• 化学污染物(余氯不足时细菌更易滋生,余氯过高又会形成刺激性副产物)。
这些异物进入下呼吸道后,会损伤肺泡、引发炎症,甚至造成继发感染。
二、呛水后身体会怎样
1. 立即反应:剧烈咳嗽、喉部刺痛,是身体在“自救”。
2. 迟发症状:若仍有残留,数小时至2天-3天内可出现:
持续咳嗽(带痰或无痰)、发热、寒战、呼吸急促、胸痛、喘息、乏力。
3. 极端情况:大量误吸或原有基础疾病者,可能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
(注:网络热传的“干性溺水”多指延迟性肺水肿或继发感染,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不必恐慌,但需密切观察。)
三、现场急救:按程度分级处理
1. 轻度呛水
• 保持镇静,鼓励用力咳嗽。
• 旁人可帮忙拍背:弓起手掌,从背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节奏拍打,帮助松动液体和分泌物。
2. 重度呛水(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意识模糊)
• 立即拨打120。
• 在等待期间:
将患者置于侧卧或头低脚高位,清理口鼻泥沙。
若呼吸停止,立即开始标准心肺复苏(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而非仅靠“背着跑”。
• 若患者清醒但仍呼吸困难,可让其半坐位,减少肺水肿风险。
呛水后即使“感觉良好”,也要密切观察24小时;出现任何呼吸道症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