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散步、超市购物,或是家庭聚餐时,如果有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意识不清、全身抽搐……这惊险一幕可能就是癫痫大发作。
癫痫俗称羊角风、抽风,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我国患者数量庞大。意外发生时,周围人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错误的操作可能好心办坏事,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一起来学习科学、实用的癫痫发作家庭、公共场所急救要点,关键时刻不再手足无措,成为可靠的“第一救助人”。
遇到癫痫发作,牢记“四要”原则
一要:保持镇静,守护安全。
第一时间冷静!你的镇定是帮助的基础。
移开患者周围的硬物、尖锐物(桌椅角、玻璃杯、石头等),防止抽搐时撞伤。
如果可能,轻轻用手或柔软物品(衣服、小枕头)垫在患者头下,避免头部反复撞击地面。
二要:保持侧卧,畅通呼吸。
帮助侧卧:一旦抽搐稍缓或停止,轻轻将患者身体和头转向一侧(复苏体位)。这能让口水、呕吐物自然流出口腔,防止窒息,这是救命的关键一步!
解开束缚:松开过紧的衣领、领带、腰带,摘下眼镜(如果容易取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只需让其侧卧,不要试图强行撬开嘴巴塞东西或掏喉咙!
三要:耐心陪伴,记录时间。
守在身边:全程陪伴,防止意外伤害。
轻声安慰(虽然患者可能无意识),让其知道有人帮助。
记录发作时间:非常重要!立即看表,记下抽搐开始的具体时间。大多数发作会在1-2分钟内自行停止。
观察发作情况:注意抽搐形式(全身?一侧?)、持续时间、是否有大小便失禁等。尽可能用手机将患者的发作记录下来,这样对于诊断非常有帮助。
四要:发作结束后,给予关怀。
发作停止后,患者可能意识模糊、疲惫、头痛或想睡觉,让其继续在安全地方侧卧休息。
清理口鼻:等患者完全清醒、有能力时,帮助清理口周分泌物。
提供安慰与支持:温柔告知发生了什么(“你刚才癫痫发作了,现在安全了”),消除其恐惧和尴尬。给予水或食物需在完全清醒后。
急救大忌!这“四不要”千万牢记
一不要:强行按压肢体。
绝对不要试图用力按住患者抽动的手脚!这不能终止发作,反而可能造成肌肉拉伤、甚至骨折。
二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
绝对不要往患者嘴里塞手指、筷子、勺子、毛巾、甚至“压舌板”!这是最常见、最危险的误区!极易导致施救者被咬伤;可能撬坏牙齿、损伤口腔;塞入物可能断裂堵塞气道或刺激呕吐,大大增加窒息风险!癫痫发作时强大的咬肌力量可能咬断硬物!
重点强调:癫痫发作时咬到舌头的通常是舌尖或舌边,程度有限,不会“把舌头吞下去”!塞东西的风险远大于可能的舌咬伤!
三不要:掐人中、虎口、灌药灌水。
不要掐人中、虎口或尝试其他“偏方”。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能终止癫痫发作,反而可能造成皮肤损伤,耽误正确的处理。
不要在作时或刚结束意识不清时喂药、喂水、喂食物!极易导致呛咳、窒息!
四不要:围观、喧哗。
疏散过多围观人群,保持环境安静、通风。过度的刺激和喧闹不利于患者恢复。
出现这些情况,马上叫救护车!
1.“第一次”发作(从未诊断过癫痫)。
2.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 (这是癫痫持续状态,是急症!)。
4.发作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严重外伤(如头部重创出血)。
5.孕妇、糖尿病患者发生抽搐。
6.水中(如游泳池)、高处坠落等危险环境发作。
总结来说,遇到癫痫发作,牢记:避开危险、保护头、侧卧畅呼吸、记时间、耐心陪。坚决做到:不按、不塞、不掐、不灌、不围观。遇到危险指征,立即拨打120。
癫痫是一种疾病,并非“中邪”或“不祥”。患者和家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我们科学、冷静、正确的应对,不仅能保护他们的安全,更能传递一份尊重与温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小贴士:对于发作频繁的癫痫患者身上可以佩戴癫痫识别卡、手环,能让周围人对患者早起识别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癫痫发作现场处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
2.《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病分册》(2023修订版)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彭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