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夏日淋雨,小心这些健康隐患悄悄找上门!

医学放大镜
原创
医务工作者,科普文章,每周更新
收藏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总能带来片刻清凉。不少人会选择在雨中畅快奔跑,享受这份难得的惬意。但你知道吗?夏天淋雨,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2024年夏季,我国气候暖湿特征明显,暴雨过程频繁。在这样的天气背景下,了解夏天淋雨的危害及应对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夏天淋雨,身体可能会发出这些“抗议”

容易引发感冒

夏天人体的毛孔处于扩张状态,以便散热。一旦被雨水淋湿,身体表面温度会迅速下降,毛孔来不及收缩,寒湿之邪就会趁机入侵人体,使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病毒和细菌有机可乘,从而引发感冒。症状多表现为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比如江苏无锡曾有3例患者,只因在梅雨季淋了雨且未及时换下湿衣服,结果着凉发热,拖成了重症腺病毒肺炎 。

皮肤问题找上门

雨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灰尘和污染物。如果身体长时间被雨水浸泡,这些有害物质会侵蚀皮肤,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感染,引发红斑、丘疹、水疱等皮肤病。对于本身就患有脚气、湿疹等皮肤疾病的人来说,淋雨更是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如丹毒。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芳芳提醒,脚气抓破皮、抠烂的蚊子包等皮肤伤口接触脏水后,极易被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丹毒,导致皮肤红肿、发热、疼痛,严重时甚至会起水疱、发烧 。

关节疼痛来“捣乱”

长时间淋雨,雨水的寒凉会使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关节受凉。尤其是本身就有关节炎、风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淋雨后关节疼痛会明显加重。即使是健康人,若经常淋雨,也可能增加患关节疾病的风险,出现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

胃肠道受牵连

夏天人们的胃肠道相对脆弱,而雨水偏凉,淋雨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喝到雨水,或者淋雨后身体抵抗力下降,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

淋雨后,这些补救措施很关键

尽快擦干身体,换上干爽衣物

淋雨后,要第一时间回到室内,用干毛巾擦干头发和身体,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脚部。同时,尽快脱掉湿衣服,换上干净、干燥、温暖的衣物,避免身体继续受寒,降低感冒风险。

冲个热水澡,排出体内寒气

热水澡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微微出汗,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40℃左右即可,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15 - 20分钟为宜 。

多喝热水或热汤,温暖身体

适当饮用热水,能及时补充身体因淋雨而流失的水分,还能帮助身体升温,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寒气排出。也可以煮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生姜具有驱寒、解毒、杀菌的功效,能有效预防和缓解感冒症状。将30 - 50克生姜切成片或丝状,放入锅中煎煮1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调味,趁热饮用,微微出汗效果最佳 。

好好休息,恢复身体元气

淋雨后身体较为虚弱,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和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修复 。

必要时及时就医

如果淋雨后出现发热、咳嗽、皮肤严重瘙痒、腹泻不止等症状,且经过上述处理后仍未缓解,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

夏天偶尔在雨中感受一下清凉或许是一种乐趣,但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出门前记得关注天气预报,随身携带雨具,尽量避免淋雨。若不小心被雨淋了,也不要慌张,按照上述方法及时处理,将淋雨对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让我们在享受夏天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评论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7-25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07-25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