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播下科普种子 点燃未来希望--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走进河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研学活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
基地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收藏

2025年7月24日上午,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的同学们带着对农业科学的好奇与热情,走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科普基地,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播下科普种子,点燃未来希望"为主题,通过参观学习、科普讲座和实践体验三个环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在寓教于乐中培养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本次活动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与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联合举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吸引440人参与,其中线上387人参与,线下小学生、学生家长、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53人参与活动。

科普之旅启程:探索农业科技奥秘

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科普基地的基本情况。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科研和科普平台,该基地集科研、教育、展示功能于一体,致力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随后,同学们观看了《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宣传片,通过生动的影像资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

在种质资源墙前,马春红研究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了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这些看似普通的种子,实际上都是宝贵的基因库,蕴含着解决未来粮食安全问题的密码。"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发出惊叹。中药材展区同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及华研究员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多种常见中药材,并讲解了"药食同源"的传统文化理念,让同学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中药材展区同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及华研究员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多种常见中药材,并讲解了"药食同源"的传统文化理念,让同学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最令同学们兴奋的是参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主任钱训耐心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种精密仪器的用途。"这台仪器可以检测出农产品中百万分之一含量的有害物质",钱训研究员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对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实验室里,同学们还通过科普展板学习了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科学讲堂:揭秘种子的神奇世界

许大金博士主讲的《神奇的种子》科普讲座。通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带领同学们走进种子的微观世界。从种子的结构、萌发过程,到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内容丰富而有趣。"谁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许博士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同学们了解到种子内部蕴含的巨大能量和遗传信息。互动环节同学们争相举手,分享自己的感悟。"原来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一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许博士还设置了趣味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

实践体验:动手感受科学乐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实践体验环节,同学们首先观看了《隐形的杀手-玉米赤霉烯酮》和《多姿多彩的玉米》两部科普短片。通过视频,同学们了解到真菌毒素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科学家如何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出各种功能性玉米。

最受欢迎的当属"剥玉米"实践活动。在马春红研究员、许大金博士和李楠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进行玉米脱粒比赛。"原来玉米行数是双数规律排列的!""不同类型的玉米籽粒颜色真的不一样!"实践中,同学们不断有新的发现。通过亲手操作,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直观认识了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杨帆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河北省植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在这里,同学们见到了PCR仪、电泳槽等专业设备,了解了基因检测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及一年五代小麦快速育种的智能温室,面对同学们的提问,杨老师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

播种希望:科技梦想在此萌芽

两个小时的研学活动转眼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国际城小学的家长表示:"这种沉浸式的科普体验非常难得,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基地负责人也表示,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农业科技,培养未来的科研人才。

"我长大后也要当农业科学家!""原来科学这么有趣!"这些真挚的话语,正是科普工作最珍贵的收获。相信这次特别的研学经历,必将成为孩子们科学探索之路上的重要一课,为他们开启一扇认识科学、热爱科学的大门。

作者:马春红 许大金 钱训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