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工作、刷剧吃瓜、
深夜追小说……
当代年轻人的日常三件套,
基本都在无意识中“透支”着眼力。
小心咯!
这个越来越“年轻化”的眼睛问题
——近疲劳(原来叫「老花」),
正悄悄找上门!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些尴尬时刻:
刷手机刷着刷着,突然感觉有点眼花缭乱?
工作正嗨,眼睛突然酸胀抗议?
别人递来的纸质文件,瞅半天愣是看不真切?……
很多朋友不以为意:“嗨,不就是眼睛累了嘛,歇会儿就好!”
但如果这些“小状况”赖着不走——要警惕了! 你可能已经提前领到了「老花」的体验卡!
先别急着划走,真不是吓唬你:「老花眼」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标签。
最新的研究发现,随着近距离用眼负担加重等原因,老花眼(老视)发病已大幅提前。在临床上,35岁就出现症状的“青壮年选手”已不稀奇!
为了打破大家把“老花”和“衰老”强行锁死的观念,也为了引起足够重视,就在前不久,学界根据广泛意见,正式给「老花」来了个新名字: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简称:「近疲劳」)。
图片来源:摄图网
别再觉得这是爷爷奶奶的“专利”了噢!
如果我们把眼睛整体看成一个照相机,那么「近疲劳」,就是相机里的“自动变焦组件”——晶状体和睫状肌,开始“力不从心”了!
晶状体“变硬”了
年轻时它像QQ糖,软弹好变形,看近看远切换丝滑。
年纪渐长(或者用眼太狠),它就慢慢“僵化”,变焦能力咔咔掉。
图片来源:摄图网
睫状肌“乏力”了
长期盯着近处(手机、电脑),睫状肌就像绷紧太久的弹簧,疲惫不堪,力量减弱,拉不动那个变“硬”的晶状体了。
结果就是:看近处的东西(手机、书、菜单)越来越费劲、模糊,非得拿远点才清楚,还动不动就眼酸、眼胀、甚至头痛来抗议。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正常情况下,没近视的朋友,大概40多岁开始会有明显感觉。
根据统计,大多数人会在52岁左右正式和「近疲劳」开启“长期相处模式”。
说白了,这是人自带的“生理debuff”,躲不过,但能控!
然而,现在的“手机成瘾症”和“007高强度用眼模式”,硬生生把这本该属于“中老年大礼包”的体验,提前塞给了30+的你。
那咋整?躺平等“花”?No!No!No!
对付「近疲劳」,核心奥义就一个:早发现、早干预,让它来得晚一点、轻一点!
如果你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领了“体验卡”,第一件事一定是:冲!去专业眼科机构检查! 千万别头铁硬抗?
让医生找出原因(是纯近疲劳?还是混搭了近视/散光?),才能精准开方,更好地守护你的“心灵窗户”?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此之外,在生活里咱们还能用这些操作来缓解:
调整用眼环境
光线要充足均匀!昏暗环境下近距离用眼,简直是启动了自虐模式!
屏幕/书本距离要“刚刚好”!别脸贴屏幕(一般建议一臂远左右),也别为了看清拼命拿远累成“长臂猿”,找到你最舒服的C位距离!
姿势要端正!别葛优躺、趴桌党、歪头杀,脊柱和眼睛都遭不住!
晚上刷手机必开台灯! 关灯耍手机?你的眼睛在流泪(不是感动的)。
躺着看?双重压迫警告,躺着你的眼睛会很受伤!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给眼睛“放个假”
咱们看一会儿(20-40分钟),一定要休息一会儿。?
可以设置小闹钟提醒,手机自带的提醒APP用起来,别等眼睛“罢工抗议”才停。
也可以热敷,温热的毛巾敷一敷,促进循环超解压。(注意温度别烫伤哦!)
还可以适度使用人工泪液,感觉干涩时适度来一点,让眼睛更舒服~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点“黑科技”
有些朋友本身还有近视的问题,平时出门的话带着两副镜片会有点麻烦。
这个时候,可以试试现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它能搞定远、中、近不同距离,让你一副眼镜看清整个世界~
总之,
别让「近疲劳」偷走你的清晰视界!
早行动,早享受
“无压”看世界的快乐!
你的眼睛,
值得最好的“待机模式”~ ?✨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本文合作专家
内容制作
编辑/制图:杨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