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的“续命神器”,可能真的会要命!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是综合性自然科学技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收藏

入伏后的上海,热到让人感觉“出门即中暑”,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暴汗!这时,许多人便会掏出一瓶网红冷感喷雾,唰的往衣服上一喷,瞬间袭来一股清凉……这简直是夏日 “续命神器”!

某品牌冷感喷雾

来源:作者拍摄

但请注意,如果你没使用好这些冷感喷雾,它不仅不会帮你“续命”,还很可能“要命”!

01、冷感喷雾为什么会让你感觉到凉快?

冷感喷雾常见的主要成分除了水,还有LPG、乙醇、薄荷脑、香精及甘油。

LPG即被高压液化后的石油气,其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等,沸点很低,在按下喷雾按钮时,可起到推进剂的作用,在高压罐内,将乙醇及水等液体,以雾状形式均匀喷出[4][5],并瞬间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以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乙醇具有挥发性,也能迅速汽化蒸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

成分中的薄荷脑则起到“骗你降温”的作用。薄荷脑能够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温度感器,让皮肤产生错觉,从而让温度感受器中的冷觉感受器向大脑发出“很凉快”的信号,而实际上皮肤并没有真正地降温,和吃薄荷糖时呼吸都觉得凉是道理相似。

温度感受器示意图

来源:https://gizmo.ai/

也就是说,在挥发性成分蒸发吸热,加以感官错觉的配合下,冷感喷雾达到了让你感到凉快的目的。当然,为了避免喷完喷雾后皮肤中的水分被“抽干”,一些喷雾中还会加入甘油和水等保湿成分,锁住想要逃走的水分。

02、乱用可能会爆炸,还会冻伤!

不过,冷感喷雾虽然用起来爽,但得按说明正确使用。

  • 行走的爆炸罐

不少人为了图方便,经常把冷感喷雾放在夏日高温的车里,甚至放在前挡风玻璃下。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极易产生爆炸风险。

来源:央视网

冷感喷雾中的乙醇除了具有挥发性还十分易燃。更要命的是,成分中的丙烷或丁烷也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想象一下,如果在密闭的空间里喷完喷雾,立即使用打火机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市面上的冷感喷雾大多数用的是喷雾罐。喷雾罐是压力容器,如遇持续的高温,非常容易导致罐内沸点低的各类液体汽化,使压力急速升高,让喷雾罐秒变“爆炸罐”。

  • 小心皮肤冻伤!

首先,尽量不要直接对着皮肤使用,特别在眼周跟伤口附近,更不要多次补喷或持续在一个部位喷洒,可能会损伤皮肤,甚至造成冻伤。

被冻伤的新闻层出不穷 | 截自湖南经视、安徽卫视

眼周皮肤是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其表皮与真皮的厚度总和约 0.55 厘米[2]。另外,眼睛的角膜、结膜等黏膜组织也非常脆弱,喷雾很有可能刺激到眼周跟眼睛黏膜,令皮肤受损或眼睛充血感染。同理,伤口附近的皮肤完整性已被破坏,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功能,使用喷雾可能会刺激真皮层,令伤口感染发炎,延缓伤口愈合。

另外,冷感喷雾中的成分能迅速吸收热量,有些冷感喷雾甚至可将温度瞬间降到0度以下,若短时间内多次补喷或持续对着一个部位喷洒,会造成成分堆积,使汽化吸热效果反复叠加,导致皮肤局部温度骤降,被“冻”出问题。

冷感喷雾迅速凝冰

有些冷感喷雾也明确标注了不可直接喷在皮肤上。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阅读说明,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03、冷感喷雾真的是 “降温全能王” 吗?

很遗憾,冷感喷雾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解暑选项。它更像是用于室外应急,在热得不行时使用能帮助降温,但终究“挑不起大梁”。

在我们身体内,水分流失的速度远快于冰感喷雾的短暂清凉持续时间。夏天人体因高温启动主动散热机制,通过汗液蒸发和呼吸水汽持续流失水分。活动量越大、环境越闷热,流失速度越快;而冰感喷雾的作用局限于皮肤表层,持续时间有限。

若想解暑,还是得放“组合技”:出门前喷上冷感喷雾应急,搭配防晒衣、冰袖物理防晒,再带个小风扇加速散热; 每隔一段时间就去阴凉处补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如果要长时间户外活动,冰毛巾、降温贴这些 “物理外挂” 比喷雾更加靠谱。

来源:图虫创意

冷感喷雾虽好,防高温明火、避眼周伤口、忌反复喷涂,搭配防晒补水,方能安心度夏!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20款降温喷雾:安全提示信息普遍缺失 使用不当存在冻伤风险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2/08-10/1721531729.html

[2]郭雁. (2022). 如何让眼周皮肤永葆青春. 健康向导(3).

[3]Gur, S. T. A., Dogruyol, S., Kocak, A. O., Akbas, I., Tuncer, K., Karabulut, H., & Cakir, Z. (2020). Comparison of effectiveness coolant spray and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kle traum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38(7), 1458-1462.

[4]阿娴.降温“神器”,喷出来却让汽车爆炸了[N].电脑报,2024-07-22(029).

作者:石康琳,怕热星人

策划&编辑:一星期、小十

鸣谢:孙亚飞,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化学工程师 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