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的王先生(化姓)在雨天穿洞洞鞋蹚水后,整条小腿红肿发热、疼痛难忍,还持续高烧,达到38℃-39℃,就医后被确诊为“丹毒感染”(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皮肤急性炎症)。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前不久,深圳的许先生也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他赴广州看展时突遇暴雨,双脚浸水后全天未换鞋袜。当时没在意,结果第二天就出事了!
他突然发起高烧,体温直冲40℃,左小腿更是又红又肿,疼得厉害。自己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看着情况不妙,他赶紧去了医院的发热门诊。经医生诊断,许先生也被确诊为丹毒感染。
医生提醒:脚部有伤口或脚气时,蹚水极易引发感染!近期多地暴雨,建议雨天出行避免穿露趾鞋,蹚水后务必及时清洁消毒。
丹毒是什么?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和中毒、毒气无关,俗称“流火”,大多数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皮肤上会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摸上去发烫、伴有明显疼痛,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往往还会出现发高烧、打寒战、头痛等症状。
大多数人在遭遇暴雨积水后,选择蹚水出行,但积水中混杂了地面和地下管网中的各种污物,有大量致病细菌、病毒、真菌等,如果双脚皮肤有破溃,细菌从小的皮肤伤口进入皮下淋巴管,导致感染丹毒、脚癣、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
丹毒发病急骤,初期症状常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随后皮肤出现边界清晰的红肿区域,一般在4至5天内症状达到高峰。若未及时治疗,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引发肾炎、皮下脓肿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积水里的“致病危机”还有这些
除了丹毒,雨天蹚水还可能埋下这些健康隐患:
划伤皮肤,细菌、真菌感染找上门
暴雨天的积水中常混有泥沙、碎石、树枝等杂物,蹚水时容易划伤、擦伤脚部皮肤。污水中的细菌、真菌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引发局部红肿热痛、化脓,严重的可诱发钩端螺旋体病,会致死。如果本身有脚气,真菌会更容易繁殖扩散,症状(瘙痒、脱皮、糜烂、水泡)加重。
寄生虫感染风险高
雨水冲刷下水道、污水管时,还会把钩虫、血吸虫等寄生虫卵冲进积水里。如果此时皮肤上有伤口,这些寄生虫卵就可能顺着伤口钻进人体,继而引发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损害肝脏、肺部等器官。
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
暴雨天的积水里还可能混有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等刺激性物质,敏感皮肤接触后,容易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甚至引发接触性皮炎。有些人,还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
除此之外,蹚水后,如果手被污水污染又没有彻底清洗,再去拿食物或触碰口鼻,可能把水中的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吃进肚子,极易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
雨天出行记住这4点
1.暴雨天如需出行,尽量穿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塑料袋,不要赤足蹚水。
2.蹚水的鞋子尽量及时清洗晒干后再穿,不要连续穿。
3.赤足蹚水后,要仔细冲刷足部,保持干爽,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双小腿约15-20分钟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4.有灰指甲、脚气、脚上有破口等情况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持足部卫生,不要赤足蹚水。
注意:如在雨中皮肤不慎受伤破损,及时碘伏擦拭消毒。当皮肤出现异常症状,如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切忌用力搔抓、自行用药,需尽快前往专业医院就诊。
来源:央视网、羊城晚报·羊城派、闪电新闻、南方日报、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