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心脏比作一栋房子,主动脉瓣就是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大门”。一旦这扇“门”年久失修、无法正常开合,生命便会陷入“断供”危机,面临严重威胁。
近日,59岁的邹大伯等6位患者在娄底市中心医院接受了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成功解决了困扰他们的“心头大患”,重获“心”生。
“走两步就喘,胸口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回忆起发病时的痛苦情形,邹大伯至今仍心有余悸。他曾在多家医院辗转治疗,但病情始终未能缓解。直到慕名来到娄底市中心医院,才真正看到了“心”的曙光。
心胸大血管外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尹晓清及其团队对邹大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结果令人揪心:邹大伯的主动脉瓣已重度狭窄,心脏的“大门”几乎堵死,血液难以泵出,随时可能引发猝死。更糟糕的是,他还合并有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多个“红灯”亮起,手术风险极高。
面对复杂棘手的病情,尹晓清团队没有退缩,反复论证、慎重考量,最终决定采用目前国际瓣膜病微创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经皮介入导管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就像通过锁眼换门锁,不需要拆墙破门。”尹晓清解释道。
手术当天,尹晓清团队全神贯注,在邹大伯的腹股沟处切开一个5厘米的小切口,然后沿着股动脉小心翼翼地送入导管。导管带着人工瓣膜一路“披荆斩棘”,精准地抵达心脏位置。当新瓣膜展开的瞬间,手术室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生命的“大门”重新畅快开启。
术后,邹大伯恢复迅速,精神、食欲俱佳,原本胸闷、气短的症状一扫而光,术后9天就顺利出院。
同样饱受心脏疾病折磨的还有62岁的梁大伯。他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双腿肿胀、呼吸困难,还伴有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传统开胸手术对他而言,等同于闯“鬼门关”。尹晓清团队再次迎难而上,为他量身定制了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在肋间开一个3厘米的小口,经心尖植入人工瓣膜,梁大伯重获新生。
“这类手术就像在心脏上‘绣花’,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无误,容不得丝毫差错。”尹晓清表示,TAVR手术属于四级高难度手术,其复杂程度和风险系数极高,必须依靠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精准配合,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尹晓清介绍,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脏疾病。对于严重病例,药物保守治疗犹如隔靴搔痒,无法逆转病程,一旦出现症状,患者猝死风险极高。传统开胸换瓣手术对于高龄高危患者来说,往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不敢做、做不起、做不了”。而TAVR打破了这一困局——无需开胸、创伤小、感染风险低、术后康复快,为无数高龄高危患者打开了“生门”。
一根导管、一个“小切口”,就能重装“心门”。自2025年2月以来,娄底市中心医院已成功为6例平均年龄超过60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高危患者实施了此类治疗。其中,多例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复杂情况。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湘中地区心脏瓣膜病治疗进入“超微创时代”。
“以前这类手术只能去长沙、北京等大城市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心胸大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游先满表示,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奔波之苦,也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市”。
从“开胸破肚”到“针孔疗心”,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多学科协作,为湘中百姓筑起了坚实的健康屏障。多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彰显了医院在微创介入领域的创新实力,为区域内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提供了“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的全新治疗选择,带来了“心”的希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娄底市中心医院 王星 梅舒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