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冷面”总师打造金牌火箭——李相荣

西北民族大学物理演示与工程训练科普教育基地
原创
依托基地丰富图文、视频、音频等科普资源进行科普宣传。
收藏

导语:李相荣是我国侨界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优秀的航天工程专家。为我国首颗一吨以上卫星发射成功做出了贡献。在长征三号火箭的研制中,他参加组织了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国内首次采用阻抗法频率计算物理模型,为成功发射通信卫星做出了重要贡献。

渴望成功 意义非凡

成功是硬道理,这是航天人毕生追求的理念。1999年5月,身为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的李相荣带领着发射队员们在基地完成了对长征四号乙火箭的综合测试火箭转场准备发射。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李相荣当时一听到这消息心中犹如翻江倒海,真想狠狠地回击一下。这时香港《大公报》刊登消息说中国将在两天内发射卫星。此时他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他沉着应战,一言不发在加注现场,关注着每个细节。10日上午,火箭带着李相荣和队员们的“嘱托”带着中国人民的志气呼啸着直刺苍穹,它傲然地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不可辱!

2002年10月27日,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长征四号乙火箭担当了发射资源二号卫星的重任,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射。其间又逢江总书记访美和出席墨西哥APEC会议。作为总师、总指挥、发射队长的李相荣承受着“立方压力”。他不光运筹帷幄考虑问题,更是亲临一线作指导。用队员们的话说哪里工作关键,哪里就有李总身影。在临发射的动员会上李相荣只说了一句话:“我太渴望成功了!”终于火箭不负众望发射获得了圆满成功。

李相荣刚刚从发射现场的地下控制室赶到大厅就被迎上前来的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一把紧紧地搂住久久地不愿松开,从不轻易流泪的李相荣此时不禁热泪盈眶。

自喻毛驴 视责如山

尽管长征四号乙火箭被国防科工委授予金奖,但作为总师、总指挥的李相荣自承担任务以来从没有轻松过。他诙谐幽默地把自己这部分工作喻为“毛驴”。原来这个典故出自火箭老专家孙家栋的口中。据说他在德国不来梅看到一座标志性雕塑:毛驴在底下站着,背上驮着一条狗,狗驮着猫,最上面是一只报晓的公鸡。雕塑表现了与不来梅有关的一则寓言故事,但用其比喻火箭、卫星和气象预报的关系,确也很有意思。李相荣认为这底下的毛驴很重要,四条腿要站得稳,承受得起压力,要甘当无名英雄,能够默默无闻地奉献。

航天质量 不信眼泪

航天质量无小事,一枚火箭的零部件有10万个以上,稍有不慎,不仅功亏一篑,而且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李相荣带队以“严”著称。如果你走近他、了解他,就会发现是火箭万分重要的特性造就了他的“严、细、慎、实”。在技术阵地,产品设备恢复和系统测试时,哪里重要,哪里就有李相荣,他盯在一线现场,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连接火箭的电缆就像生命线,不能有一根电缆是虚焊和错位的,在装配时他就严格要求,用放大镜对每根电缆100%地检查。装配人员进入火箭舱内,他又一一叮嘱手电筒必须有带子连接在手上,决不能跌落砸坏东西。火箭从技术阵地转到发射阵地,向发射塔吊装时,他始终在现场,一天下来脸晒疼了,他全然不顾。火箭临发射前,他更加细心。他在发射塔下发现了一个操作差错,尽管及时纠正没有留下不良后果,但他一夜辗转未眠,直到举一反三,各岗位上的人员都真正重视了,他才放心。有人说,长征四号乙火箭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发射成功肯定没问题。其实再成熟的技术,还必须靠万无一失细心操作去保证。李相荣说,俄罗斯的联盟U型火箭发射失利,这是联盟火箭的第400次发射,像这样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竟也失利。我国长征系列才连续发射成功了20多次,怎么可以掉以轻心。因此李相荣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口头:“任何松懈和倒退都是危险的。”

控制系统电缆是火箭的“血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箭毁星亡的惨祸,容不得有丝毫闪失。有一次,电缆在试验中出现了断线,李相荣闻讯后毫不手软地追查责任。当事故原因查明,是新老装配工人在交接中发生差错时,李相荣在狠狠地批评了她们之后,责令该班组立即停产整顿,以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有些女工想不通,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但李相荣并没有心软下来,而是严肃地告诫她们:质量不相信眼泪,“长四乙”不相信眼泪。砸饭碗还是保饭碗,关键在你们身上。尽管这样,他仍不善罢甘休,要求从管理、操作、交接手续及有关细则上找原因,进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同时还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

培育人才 责无旁贷

航天是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火箭发发成功,只有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对此,李相荣深有体会,他也因此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培育人才的重要性。

十年前,当他还在805所任常务副所长兼长二丁火箭副总设计师时,就招进30名大学生从事军品工作。这些新进的年轻科技人员既希望李总对他们研制的课题严格把关,又有些“怕”他,担心他当面指出太多的问题,不留情面。有一次,有位女职工在她的论文材料中,不慎把“的、地、得”用错了。李相荣就在论文发布会上,当面批评了她,说:“连‘的、地、得’都用错,怎么组句,写论文?”会后,有人抱不平,认为这种小错误与火箭发射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她们大学也不上语文课。李相荣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这批年轻人,将来不但要搞技术,还要懂管理,文字功底也很重要。我从小学习的是韩文,但到了高中要用中文,我就自学。到后来我的中文水平提高了,学汉语的同学还向我请教古文。”至今李相荣还能吟颂《诗经》中的诗。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教诲,使得当年的这批大学生成长为全面的人才,现在他们中已有12人走上了技术、管理和处级及以上的领导岗位。

2003年年初,李相荣主持了为期两天的长四乙火箭总结评审大会。李相荣分别对科技人员的40多篇汇报总结材料逐篇进行评审,提出了需改进的问题。由于缺乏休息,他的喉咙又红又肿,只能把西瓜霜片不停地往嘴里塞。难怪这些科技人员都称李相荣是他们的“主心骨”。

相随一生 苦中有乐

传说中有这样一种鸟,存在的意义就是飞翔、飞翔,直到寻找到最钟爱的并可以为此付出一切的,它就会驻守下来,而不管自己承受多少风风雨雨。

在李相荣的人生道路上,就有这样一位甘愿奉献、一生相随的伴侣。为了使丈夫能圆航天梦,夫人孙光玉付出了许多许多。聪颖贤惠的孙光玉出生书香门第,上高中时,就是朝中中学的“双优”生。在吉林工业大学上大学时,不仅在女同学中是佼佼者,而且也是男同学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大学毕业后,她分配到天津工作。嫁给李相荣后,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挑起了所有的家务重担。在婚后的许多年里,夫妻俩一个上海,一个天津,长期两地分居。随后,一双儿女又相继出生,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天津的生活质量不高,经常断水断电,孙光玉独自带孩子、上班,非常辛苦。女儿患上了肾炎,而李相荣只能在短暂的探亲时,才能给女儿熬中药,有时他在心里想,是不是要调到天津工作,照顾这个家。每当李相荣心事重重时,总能被妻子看出来,妻子便说:“你放心回去工作吧!”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妻子一般也不写信给他,省得他再操心。有次李相荣在基地,妻子胆囊炎发作了,疼得不行,一向坚强的她硬撑着自己回到家里。回家得知女儿的高考成绩超过了重点线,她赶紧给李相荣打个长途报喜,让他安心在基地工作,而到最后也没提自己生病的事。

做了几十年的家庭“后勤部长”,到现在她还不想“退下来”,依旧关心着李相荣和儿女们。看到她对丈夫的情深意笃,人们都会为之感动。当八院党委书记王秋玉去看望他们,问她做航天媳妇苦不苦时,她回答干脆极了:“苦,但是值!”不知是李相荣影响着妻子,还是妻子影响着李相荣;总之,他们共同在圆航天这一个美丽的梦,直到永远。

视航天职责为生命

说起李相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大家都从心底里佩服。还是十多年前,长征四号A火箭准备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当庞大的火箭进行转场时,在行进的山路上忽然下起了一场暴雨。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大家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雨布,从上到下把火箭箭体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因为火箭箭体上有许多电器插座,这些插座一旦漏进了雨水绝缘性能就会大大下降,影响火箭的质量,甚至可能影响发射。火箭虽然被雨布盖住了,但一时狂风大作,雨越下越大,大风不时将雨布吹起,雨水随时会流进插座内。为了不让雨水漏进插座里,李相荣和大家一起站在如注的狂风暴雨中,死命地拽着雨布,不让它飘起。有的同志索性爬到火箭的顶端,躺在上面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压住雨布。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李相荣身为火箭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始终和普通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一样,站在倾盆大雨中,紧紧地拽住雨布,任哗哗的雨水把全身浇得湿淋淋的。更要命的是,此时已是秋天,北方早已透出丝丝凉意,在一个多小时的雨中艰难行进,李相荣和同志们都冻得瑟瑟发抖,还不住地打喷嚏。山里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停了,当从大本营赶来的援助人员将热腾腾的姜汤端给李相荣,催他赶快喝下暖暖身子时,李相荣首先想到的是先给别的同志喝。他说,如果试验队员病倒了,火箭发射就要受影响。他还想到的是赶快先将雨布揭下来,察看一下雨水是否漏进插座里。在场的同志们都十分激动地说:“李总的心里只有别人和火箭,惟独没有他自己。”

又有一次,当火箭发射进入30分钟倒计时时,指挥部忽然发出紧急警报,说是火箭上发现了异常情况。李相荣得知后,二话没说,奔出地下掩体,一口气冲上发射架,快步登上近10层楼高的箭体故障部位,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迅速地排除了故障。由于在此之前李相荣已24小时没有合眼,加上快步登高排故时的奔跑,所以,当他回到地面后,突然感到胸闷异常,非常难受。他知道他的老毛病心脏病在剧烈运动后又诱发了,于是赶紧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麝香保心丸瓶,因为过于将思想集中在火箭发射上,一不小心竟将整瓶保心丸吞了下去。

由于李相荣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和国家给了他许多荣誉,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侨界“十杰”等,这既是对他从事航天事业几十年来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取得非凡业绩的最高褒奖。一切从零开始,长四乙后面的路还很长,“十一五”期间还有更多的发射任务,尤其是二次启动点火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发射成功遥感卫星一号,又一次打出了长四乙的优良品牌,并得到发射基地和卫星用户的高度评价。李总和他的战友们,用他们坚强的肩膀毅然扛起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天梯”,为卫星成功发射和准确入轨而“英勇献身”。

参考文献:

[1]刘菁.长四乙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李相荣谈发射遥感卫星一号[J]. 中国航天,2006,6:3-4.

[2]游本凤.扛起高耸入云的“天梯”——记长征四号乙火箭总指挥、总设计师李相荣[J].国防科技工业,2006,12:47-49.

[3]游本凤.人生辉煌在瞬间——记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李相荣[J].国防科技工业,20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