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通过天象观测,有了日、月、年的时间观念,并制定出历法。世界上主要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历法。
阳历依据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一年约 365 天,分 12 个月,与月亮圆缺无关,如现在多数国家使用的公历。阴历以月亮圆缺为依据,一月 29 或 30 日,一年 354 日,不顾四季更替周期,像伊斯兰教国家的历法。
中国的阴阳历,既考虑太阳运行的回归年为年,又以月亮运行的朔望月为月,通过十九年七闰月协调二者长度差。平年 12 个月 354 日,闰年 13 个月 384 日,平均一年 365 日。它还独创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有天干地支记时等丰富内容,自西汉沿用至今。节气有平气和定气之分,朔日也有平朔和定朔的区别,清代开始依定气和定朔安排历日。阴阳合历体现古人对宇宙的深刻认知,融入生活与思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