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健康是本钱】人到中年不易,健康威胁随之而来,如何应对?

白求恩大讲堂
积极推动“医者仁心”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广泛传播白求恩精神。
收藏


左手烟、右手茶,疲惫的双眼、啤酒肚,天天熬夜两三点,每天不到三千步……这是很多职场中年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调查资料显示,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烟酒过度,超过80%的中年人正长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而真正完全健康的比例仅占15%左右。


健康红灯已在中年群体中大规模亮起。向心性肥胖(俗称“啤酒肚”“将军肚”)正悄悄提升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深夜辗转反侧成为常态,焦虑、抑郁患病率持续上升,而50岁以上人群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呈几何级增长,更不用说那些潜伏的“职场健康杀手”——压力、熬夜、快餐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危机?这就是危机,真正的健康危机!


三十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41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当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年轻就发生心梗。而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


一、中年人的健康隐患——不只是“累”那么简单


人体在40岁后进入“多事之秋”,生理机能悄然衰退:激素水平下滑、肌肉逐年流失、代谢率持续降低。这些变化并非孤立发生,与职场高压、家庭责任相互叠加,形成恶性循环。亚健康——这个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灰色地带”,正以疲劳、头痛、免疫力下降、注意力涣散等形式困扰着大多数中年人。


更严峻的是,器质性疾病在此时进入高发期:


心脑血管首当其冲:心脏病、中风风险随年龄递增,60岁以上人群每增10岁,心脑血管病死率翻倍;


代谢系统拉响警报:“啤酒肚”“将军肚”代表的向心性肥胖直接关联糖尿病、脂肪肝及睡眠呼吸暂停;


消化道危机潜伏:45岁后胃癌、肠癌发病率陡升,止痛药滥用(如布洛芬)与过量饮酒更易诱发消化道出血或胰腺炎;


器官功能衰退加速: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中骨质疏松、肌容量减少的年龄显著提前,这都与前述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存在密切关联。


二、职场中年人如何自救?


说是“自救”,更是“救他”。因为中年人是家庭的核心、支柱,上有老、下有小都依靠中年人。所以这个群体的健康状况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其本人。


咋办?简单——改变生活习惯。


也许你说很难,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一定要运动!


要有氧+力量双管齐下。每周保证5次3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慢跑、快走、游泳等),搭配2-3次抗阻训练(深蹲、弹力带练习)维持肌肉量。


碎片化活动更实际。放弃电梯改爬楼梯、通勤提前下车步行、每隔1小时起身拉伸。


关节友好型运动优先。游泳对关节负担小,每周2-3次,每次≤1小时;蹲马步、太极拳可增强关节保护肌群。


特别提醒:中年人运动需量力而行,过量运动反而消耗元气,运动后喝杯牛奶有助减少肌肉流失。


其次,要会吃!


用全谷物替代精米面,增加鱼肉、豆制品摄入;避免高油高脂外卖,自带午餐更可控。

合理搭配很重要,例如:早餐吃牛奶+全麦面包+鸡蛋,午餐选牛肉/深海鱼搭配深绿色蔬菜,晚餐以小米粥、莲子羹安神助眠。

爱吃零食?不是不可以。在办公桌常备坚果、水果、无糖酸奶,饥饿时替代甜点;放瓶水随手喝,降低吃零食欲望。



第三,良好的睡眠是修复集体的重要措施


熬夜最伤身。能不熬夜就别熬夜。

固定晚11点前入睡,保证6-8小时睡眠;午睡≤30分钟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蓝光,卧室使用遮光窗帘;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或饮酒。

打鼾需警惕。枕头高度以保持呼吸道平直为宜,频繁打鼾伴呼吸暂停应就医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第四,尽量让自己心情轻松些、愉悦些


用快走或深呼吸替代“压力进食”,与朋友定期郊游、唱歌比独自硬扛更有效。


每天留出30分钟培养绘画、园艺等爱好,转移工作焦虑。


建立“吐槽小分队”,定期与信任的同事或朋友交流工作困境,避免情绪积压。


第五,定期体检


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其中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测是必查项目。


45岁起每3-5年胃镜、5-7年肠镜检查;大便潜血测试应纳入年度体检。


长期吸烟者每年低剂量CT查肺癌;心血管高危人群定期做运动心电图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相关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内容来自:胡大一谈医说病公号

评论
包庆华
太傅级
阅读学习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