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困扰我国儿童健康的高发问题。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9%,平均每个孩子嘴里有超过4颗蛀牙。这不仅带来剧烈疼痛、咀嚼困难,影响营养摄入和颌面部发育,更可能导致恒牙胚损伤、牙齿排列不齐,甚至影响语言能力和自信心。乳牙并非“临时工”,其健康是恒牙列及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令人欣慰的是,龋齿是高度可防的疾病,核心防线就藏在日常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之中。早期投入预防,远胜于后期复杂的治疗代价与孩子的痛苦。
1. 科学刷牙是基石,有效清洁是关键
“巴氏刷牙法”是金标准:牙刷毛斜45度朝向牙龈沟,轻柔水平颤动拂刷,确保覆盖牙齿的颊面、舌面和咬合面。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家长是孩子刷牙的“监工”和“助手”,至少帮助孩子刷牙至7岁,确保其掌握正确方法并刷到位。
含氟牙膏是强力盾牌:氟化物能增强牙齿抗酸蚀能力,促进脱矿牙面再矿化。孩子萌出第一颗牙就应使用含氟牙膏。3岁以下米粒大小,3-6岁豌豆大小。监督孩子吐出泡沫,避免吞咽过量。
2. 饮食管理是核心,控糖减频护牙齿
游离糖是龋齿元凶:糖果、蛋糕、含糖饮料果汁、碳酸饮料中的糖分被口腔细菌分解产酸,直接腐蚀牙釉质。世界卫生组织WHO强烈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低于5%。
进食频率比总量更关键:频繁进食尤其零食、甜饮使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牙齿持续脱矿。限制零食次数,避免含糖食物长时间滞留口腔如含着奶瓶睡觉,餐后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中和酸。
3. 氟化物应用是加强盾,专业防护不可少
定期涂氟:口腔医生将高浓度氟化物氟化泡沫、氟保护漆等涂布于牙齿表面,形成长效保护层。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尤其对高风险儿童。
窝沟封闭:牙齿咬合面深窝沟是细菌和食物残渣的“避难所”。窝沟封闭使用流动树脂材料将其封闭,形成物理屏障。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萌出后约6-7岁是封闭的最佳时机,其次为第二恒磨牙约11-13岁和易患龋的乳磨牙。
4. 定期口腔检查是雷达,早发现早干预
首诊时机:口腔医生建议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或1周岁前进行首次口腔检查。这有助于家长获取个性化指导,及早发现问题。
定期复查:建立每3-6个月看一次牙医的习惯。专业检查能发现肉眼难辨的早期脱矿或微小龋坏,及时进行干预如再矿化治疗、小洞充填,避免发展成深龋、牙髓炎等痛苦且复杂的状况。追踪研究表明,定期检查的儿童龋齿发生率显著降低。
5.结语:预防为先,习惯为要
儿童龋齿绝非小事,其高发病率与深远影响警示我们:预防必须前移,核心在于建立并坚持科学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以身作则并严格监督孩子的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智慧管理饮食,严格控制游离糖摄入量和频率。善用专业防护,按时带孩子进行涂氟、窝沟封闭。定期拜访牙医,将口腔检查纳入常规健康管理。
将“护齿四部曲——科学刷、聪明吃、专业防、定期查”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为孩子筑起坚实的龋齿防线,守护他们拥有健康牙齿和灿烂笑容的未来。
数据支撑来源: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 中华口腔医学会.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
3. 中华口腔医学会. (2020). 氟化物防龋的临床应用指南(第一版)
4.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5). 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 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