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遭遇缺钙
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进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但不代表其他人不会得骨质疏松,孕产妇、哺乳期女性和服用特殊药物的患者也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骨代谢特点
当摄入食物或钙补充剂后,钙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钙浓度升高,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血钙向骨骼转移和沉积,完成从血钙到骨钙的转变。血钙同时参与人体神经和肌肉细胞膜的一系列活动,存在消耗。钙摄入不足或血钙过度转换为骨钙,血钙浓度下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释放骨钙,钙再次进入血液循环,提高血钙浓度。过高的血钙浓度不代表钙摄入足够,反而可能诱发血管壁的钙沉积、动脉硬化,进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同时,过多的钙会从肾脏排出,容易形成泌尿系结石。血钙和骨钙达到动态平衡,才能维持骨骼健康。
钙是胎儿生长和哺乳所必需的,母体会发生生理变化,从肠道吸收钙增多,同时骨钙释放进入血液变为血钙为胎儿骨骼矿化提供充足的钙。孕晚期胎儿钙的需求为300-500mg /天,胎盘像一个蠕动泵,源源不断地将恒定的钙输入胎儿体内。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未摄入充足的钙,则会出现骨骼脱矿,进而发生妊娠骨质疏松。哺乳期妇乳汁每日流失约200mg钙,整个哺乳期母体损失3-9%的钙提供给乳汁,在停止哺乳后6-12个月左右钙恢复到正常基线。
骨质疏松如何诊断
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骨质疏松症金标准技术,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但孕妇有射线暴露风险,应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
围产期妇女可考虑足跟定量超声检查(QUS)作为替代筛查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风险。
如何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联系,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提高营养素的利用,奶及相关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等)、坚果、豆制品等食物的钙含量丰富,尽量从食物摄取足够多的钙,以满足每日钙需求量,不足时通过钙补充剂予以补齐。同时应保证其他微量元素如磷、维生素K等摄入。
避免长期摄入碳酸饮料、浓茶及过量咖啡,以促进肠道钙的吸收,减少尿液中钙的排出,保持钙平衡,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
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维生素D对维持骨骼健康非常重要,能促进钙和磷在肠道的吸收。阳光照射能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注意摄入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包含鱼肝油、蛋类、鱼等,必要时可以补充维生素D剂。
推荐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进行科学规律的锻炼方式,孕妇避免剧烈活动,考虑快走、慢跑等舒缓运动。
如果出现非创伤性髋部及脊柱区域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要警惕髋部和脊椎脆性骨折,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循专业医师建议和治疗。
作者:陈文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白晓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