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红山的这些小心思 你发现没?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原创
快乐爱动物,开心涨知识!
收藏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有大事发生?不知道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导示牌已经陆陆续续焕然一新啦!

    

这一次,想让红山回归最原始的自然野趣。选择了温暖的手绘地图、手绘的牌子,采用木质与金属的混搭设计,让它们像是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与红山融为一体。




今天你野生了吗?

在红山,我们不只想让你观察动物,更用心还原动物们最真实的野外家园。比如手绘导览牌的冈瓦纳区域,我们生动呈现了冈瓦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长相奇特的白面僧面猴、精神稳定的水豚、倒挂树杈的二趾树懒,这些插画不仅展示动物个体,更完整重现了它们与雨林、湿地和谐共处的原生场景,把遥远的美洲野性风情带到你眼前。


(冈瓦纳区域细节图)


暗藏的小确幸

我们连卫生间标识都暗藏自然小课堂!12组动物标识巧妙展示雌雄差异:梅花鹿用是否有角区分,花冠皱盔通过喉囊和颈部颜色的不同区分...每个细节都是了解动物特征的生动教材,在游览过程中收集这些有趣的生物小知识吧!


 (雄性花冠皱盔犀鸟)                                                              (雌性花冠皱盔犀鸟)

 (雄性梅花鹿有角)                                                                         (雌性梅花鹿无角)



(细节图)


藏在细节里的温柔

导览图

这个场馆到底该怎么走?如何让游客找场馆省点时间?


这是我们想要升级导示的原因。在这片依山而建的城市动物园里,弯曲的山路和错落的展区,对于很多第一次来的游客,要在大地图面前找到目的地和路线还是有点费劲的。


在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景区导览的国家标准中有一条建议性内容,鼓励在平面示意图中展示的方向,与实际保持一致。所以我们开始研判,看是否可以进行探索与尝试。


最终经过论证,我们认为在红山这类复杂地形和道路方向的场景下,去给不同位置的大地图方向进行调整,是有意义的。


于是,让大地图转了起来,实施0°-330°共12张不同角度调整地图视角,从而在任何位置,地图中的正前方,就是实际空间中的正前方,实现"所见即所向"。这里我们还有一个小巧思,采用不规则异形结构设计,在减少视觉遮挡的同时,尽可能将核心展区显示面积扩大,帮你快速锁定通往目标场馆的最佳路线。


为了一探究竟设计是否真能帮上忙,我们趁着部分老地图还未拆卸的时候,观察统计了850位随机游客在新老地图前与地图互动的时间,最终数据告诉我们:新地图让游客在地图前的停留时间减少了10%。让游客更快速的搞清方位,少走弯路是我们不变的目标!


100分的小心思

场馆方向指示牌


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方便查看,导示牌的高度设计上做了贴心调整,总高度不超过2.8米,最低处也不低于1.5米,让大家抬头低头都轻松,找路不再“费脖子”!


除此之外,在场馆标识的设计上,单一场馆就用一种动物的名字来命名,简单又直接,比如考拉馆的指向牌里藏着蜷睡的考拉剪影,细尾獴馆的标识直接就是它站岗警戒的侧影;而综合场馆则用三个动物的剪影+场馆综合名称,组合出道!高黎贡场馆标识由正在树杈上休息的小熊猫、灵桥机敏的小麂、身姿矫健的长臂猿三个动态剪影组成,这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猜动物,方向感不就轻轻松松建立起来啦~



我们在美观度上也悄悄做了一波升级,我们把动物的花纹“穿”在了导示牌子上,大熊猫馆用的是经典的黑白色块,细尾獴馆则换上了它标志性的棕色小斑纹~还有更多可爱又有型的导示牌等你来发现!


让每一步都走在心坎上


场馆出入口指示牌


像狼馆、熊馆、还有亚洲灵长区,我们都设置了明确的入口和出口,引导大家按照推荐路线单向参观,这样不仅能让每位游客都看到最佳展示效果,也能缓解人流高峰时的小拥堵~看动物、走起来都更轻松愉快!


把心动变成行动


垃圾桶


作为导览体系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垃圾桶也可以更好引导游客的可持续行为,助力零废弃和零碳红山。


在观察了老式垃圾桶后,我们发现游客在面对同样两个开口的垃圾桶时往往会随意选一个桶来丢。于是在我们的新垃圾桶设计中,我们将可回收物垃圾桶的投放口特意与其他垃圾错位开,试图通过制造一些“难度”和“非常规体验”,让游客能有哪怕几秒钟的思考。



在摸查完红山全园的零废弃现状后,我们发现游客投递的垃圾桶中,一个不容小觑的占比是液体。于是我们特别在游客最容易投递液体的点位,设置了沥水桶。让液体、厨余、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可以更轻松地被分类。


你不知道的事

我们把环保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你看到的木质导览牌可能是“旧物新生”拆下来的旧材料,触摸的金属面板采用可拆卸的模块化设计,就连园区倒下的树木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经过改造变成新标识的一部分。我们严格选用FSC认证的可持续木材,确保每一块木头都来自负责任管理的森林,并给使用了循环材料都配上专属"身份证",让旧物换个方式继续陪伴我们,是我们对绿色未来最实在的承诺!





(独属的身份证)


长颈鹿馆、河马馆等老旧场馆都会进行更新,为了让导览地图能跟上红山的发展节奏,我们想了个超实用的办法,将大地图划分成4个单独区域,每个都是可拆卸的金属片,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灵活更新内容,而且比起整张地图重印,这样能省下53%的成本和碳排放呢!


根据全球领先的建筑与环境碳⾜迹标准体RESET、废弃物回收与再生数字化平台材见My-Loop的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在这次的新导览中,循环材料使用率为60.7%。


我们的设计团队把环保细节都盘算好了!在设计新导览时,我们就为它们的"退休生活"做好了规划,即使未来需要拆除更新,91.7%的材料都能轻松拆卸、重新上岗。这种"几辈子都不放过"的较真,不仅保存着红山的记忆,更让全生命周期减碳达27吨。


南京红山动物园导览标识系统获得全国首个景观类RESET全生命周期认证!从FSC认证木材到可拆卸结构,每个环节都经得起碳足迹追溯。


分享一个容易上手的可持续建设小公式


➡关注全生命周期(LCA)管理

➡优先使用“升级再造”的回料

➡选择生产过程低环境负影响的工艺

➡使用可分离设计的方式


红山也在积极拥抱和推广这种可持续理念,除了导览,还有零废弃、生境花园、低碳应用等各类已经开展的实践,希望自己践行可持续,也引导更多公众了解和参与其中。恰逢今年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论"20周年,红山动物园也倡议大家可以从游园的可持续小事点滴做起,共同续写绿水青山与生物多样性的新篇章。


花絮时刻~


施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超可爱的事——有只小刺猬"霸占"了我们刚挖好的准备安装导示牌的洞,直接当成了自己的新家!我们当然选择成全它啦~重新选择导示牌的安装位置。


这样的小惊喜,正是我们最想保留的自然馈赠~


在红山,我们正在努力寻找城市动物园的意义,希望这里不仅是人与动物邂逅的乐土,更是一个充满生命智慧的生态家园。场馆、环境、生境,每一处设计都希望讲述关于人与自然共生的故事,而每一块回收材料都在践行对地球的承诺。我们相信,真正的动物保护不在于围栏的高度,而在于触达大家心中对自然的敬畏。当游客关注到旧物新生的导览牌,当孩子们发现刺猬安家在施工留下的洞穴,这些动人的瞬间,正在共创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



内容来自: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