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就懂丨献血全攻略:从入门到恢复,轻松掌握

科普中国
原创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无论是意外受伤、手术,还是面对血液病、癌症、产科大出血等疾病挑战,许多生命都急需血液救命!自打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落地生根,短短20年,咱们国家就成功构建了完善的无偿献血制度,临床用血全部来自爱心人士的自愿捐献。棒棒哒!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多,血液供应紧张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无偿献血,这份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壮举,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它既帮了他人,又利己健康,一举两得哦!快来看看下面这些献血的核心干货科普吧:

献血必备小贴士

年龄:18~55周岁,对于既往无献血反应、多次献血的健康个人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献血年龄可以延长至六十周岁

体重:男性体重≥50kg;女性体重≥45kg

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15g/L

血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90mmHg;脉压:≥30mmHg

脉搏:60~100次/min,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min,节律整齐

体温:36℃~37℃

一般健康状况:

皮肤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且无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如梅毒、艾滋、乙肝、丙肝等)

四肢无重度残疾,功能正常,且关节无红肿或严重功能障碍

双臂静脉穿刺部位皮肤完好,无损伤或静脉注射药物的痕迹

常见的献血类型一览

献血有两种类型:全血和成分血。

全血是通过采血针将人体的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即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400ml、300ml或200ml。两次全血献血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成分血是通过自动化的血细胞分离机,从健康献血者中有选择且一次性采集足够有效的血液中某一种成分,而分离后的其他血液成分会再回输给献血者体内。捐献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我国常见的成分血是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个至2个治疗单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过200ml血浆。全年血小板和血浆采集总量不超过10L。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通常建议为28天至一个月,以确保血小板数量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如特殊配型需要,间隔时间可由医生批准缩短至不少于一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单采血小板后的献血者需等待至少4周才能再次进行全血献血;而全血献血后的献血者则需等待至少3个月才能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

献血后恢复周期:活力满满的恢复时光!

献血后,人体会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不同血液成分的恢复时间也各不相同:

血容量:献血后,恢复最快的是水和无机盐,适当饮水补充液体,血管周围的液体会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大约1~2个小时即可恢复。

血浆蛋白质:同时,肝脏也在加速合成血浆蛋白质,一次献血200~400ml所失去的血浆蛋白质在1~2天即可完全恢复。

白细胞和血小板:而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血液的新陈代谢,大约在7~10天就可恢复。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周期较长,恢复相对较慢。献血后血液失去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3~4周就能得到全部补充,不会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

爱心献血之旅,走起!

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献血登记,并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 医生询问健康情况,测量体重、脉搏、血压、体温 进行血液检测(血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CB值、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等项目,如是捐献机采血小板还需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 等候结果 检测合格者采集血液 按压针眼,休息后离开。

献血前准备 & 献血后呵护,必看小贴士!

献血前准备:请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消除紧张情绪,保持愉悦心情;确保献血前一天有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献血前请勿空腹,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并确保手臂,尤其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洁干净;献单采血小板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可避免采集过程中添加的枸橼酸钠抗凝剂导致的血钙降低。

献血后:献血完毕,针眼处要按压10~15分钟,以免血液外溢。针眼处一旦发生青紫,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便可消失;建议喝杯牛奶或糖水,休息15分钟,确认无不适后再离开;献血后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穿刺点处上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1~2天内穿刺点处不要着水;请多补充水分,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和新鲜水果食用,同时避免饮酒,确保获得充足的睡眠。献血后,请切勿暴饮暴食,以免给肠胃功能带来不良影响。

献血的益处多多!

有益血液新陈代谢

一个成年人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400ml,约占总血量的不足10%,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还可以刺激身体产生新的血细胞,增强造血活力,有益于血液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

等于一次免费血液检测

献血前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健康征询,献血后还会对血液标本进行严格的检验,筛查梅毒、艾滋、乙肝、丙肝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此每次献血都等于一次免费的血液检测。

降低血液黏稠度

献血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坚持长期适量献血,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加快血液流速,有利于改善身体的供血供氧状态,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定期适量献血,能够将血液里的杂质、毒素带出体外,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

献出可以再生的热血,挽救无法重来的生命!献血不仅是爱的温暖传递,更是生命的希望传递,也是文明的动人传递。来来来,大家一起撸起袖子献爱心,让生命之光闪耀吧!

作者:

赵建鹏 张家口市中心血站 主任技师

高蕊 张家口市中心血站 主管护师

审核:沈永青 河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河北中医药康养照护研究重点实验室 教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评论
广播发烧友@
太师级
无偿献血车🚗
2025-08-21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8-21
天津—陈杰
少师级
鲜血,是奉献之举,是爱心之举,是文明之举,是救人之举。献出可以再生的热血,挽救无法重来的生命!献血不仅是爱的温暖传递,更是生命的希望传递,也是文明的动人传递。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