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医生是著名的胸外科医学专家,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呕心沥血,抢救了无数的伤员,并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河北前线为一名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织炎 的伤员实施手术时,手术刀划破手套,导致其左手中指被细菌感染。当时医疗条件简陋,感染后未及时治疗,伤口迅速恶化,继发败血症,付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他的逝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深刻暴露了在抗生素诞生之前,人类在面对细菌感染时的无比脆弱。我们不禁会想:如果白求恩大夫当时能有一支青霉素呢?如果再想得大胆一点,如果这种“神药”早已存在于古代,比如华佗、张仲景的药箱之中,历史又会如何改写?今天,我们就借此聊聊这个曾经被称为“死神收割机”的恐怖疾病——败血症。
01.什么是败血症?
败血症,在医学上也称脓毒症或血流感染,是一种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引发全身性剧烈炎症反应的严重疾病。人类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恰好成为病原微生物繁殖的“理想温床”。
当病原体突破皮肤、黏膜或局部组织的免疫屏障进入血液之后,它们会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营养和合适的酸碱度与氧浓度条件下迅速增殖。在此过程中,病原体不仅本身可直接破坏细胞功能,还会释放大量毒素,引起全身性的中毒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寒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多个器官功能受损或衰竭。这种全身性的失控性炎症反应,即为败血症的核心病理过程。
02.败血症的症状
通常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和感染的部位息息相关,例如肺部感染多伴随咳嗽咳痰,肠道感染往往有腹痛腹泻,尿路感染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尿频尿急尿痛。败血症作为全身性感染,往往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高热、畏寒、寒战。败血症与普通感染的区别,主要在于毒血症状,往往会伴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症状。
03.为什么会得败血症?
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必定有一个“门户”,白求恩大夫是职业暴露划破了手指,破损的伤口就是病原菌入侵的途径。除了皮肤,还有其他不同的入侵途径,根据入侵部位的不同,往往还会合并一些原发病灶的感染症状,例如病原菌是从胆道入侵,患者通常还会有右上腹绞痛的症状。病原菌通常是局限在门户附近的,但是如果局部感染没有得到控制,病原菌载量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那么就会侵袭入血,导致败血症。
04.白求恩大夫自己就是医生,怎么没能救治自己呢?
白求恩的牺牲,发生在一个医学即将迎来黎明的前夜。就在他去世后的短短几年内,青霉素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二战战场,拯救了无数生命,正式开启了抗生素时代。
抗生素前时代,人类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大多只能依靠自身免疫—“硬扛!”。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1941年经过弗洛里和钱恩两位学者的研究,实现了青霉素的提纯和大规模生产,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广泛应用,挽救了许多创口感染战士的生命。1943年青霉素正式获批上市,1951年上海成功试产第一支国产青霉素。如果青霉素能早上市十年,不仅白求恩大夫免于病逝,在抗日战争中也会拯救更多战士。
从华佗面对“疽疮”的无奈,到白求恩因感染殉职,再到今天我们对败血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多的治疗手段(抗生素、液体复苏、生命支持等),这条道路是由无数生命的逝去和无数医学工作者的探索铺就的。
05.我们现在已经不缺青霉素了,为什么还要担心败血症呢?
青霉素上市后的二十年,抗菌药物研发进入了黄金时代。科研人员寻找并发现了其他多种抗生素,如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问世,让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人类大踏步地迈进了“抗生素时代”。近几十年来随着抗菌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大部分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有明显下降。
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大手术的开展,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措施,以及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同时医院内“超级细菌”的流行,这些因素均使败血症的发病率,尤其是耐药菌引起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威胁生命严重感染的第3位或第4位。多重耐药菌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死率更可高达20%~50%。
06.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健康无小事,小伤小病莫轻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句话在健康领域尤其适用。当您身体出现局部感染(如皮肤破损、伤口发炎等),如果发现症状持续加重,特别是出现畏寒、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时,务必立即就医!这可能是感染加重、病菌入血的危险信号。败血症作为重症感染性疾病,救治刻不容缓,延误治疗将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除了及时就医外,日常预防更是关键。我们需要全方位守护身体的"天然防护屏障":
保护皮肤黏膜完整性:避免外伤,如有破损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
把好"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保持泌尿系统健康:每日充足饮水,勤排尿,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和肾结石。
重视手部卫生:勤洗手,常通风,减少病原体接触机会。
按时接种疫苗:通过预防接种建立特异性免疫屏障。
记住:防胜于治!做好日常防护,筑牢健康防线,才能让病菌无机可乘。
免责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相关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仅限学术探讨,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使用AI参与文献整理解读,
纰漏之处敬请指正及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