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溺水那些事

冷富萍
原创
护理本科,副主任护师,疾病预防护理,图文或视频科普
收藏

民间有句老话:“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相信大家都听过。反问不会水的人遇到水,风险会不会更高呢?答案是肯定的。全球每年至少有 23.6万人死于溺水[1],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 [2],其中青少年是溺水的主要受害者。美国CDC统计约1/4溺水者是会游泳的成年人,国内也有新闻报道会水的人在水里救人时自己溺亡,所以会游泳≠绝对安全。溺水是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第三大非故意伤害致死原因[3]。

一、正确认识溺水

溺水的专业术语叫作“淹溺”,是指人淹没、浸润于各种液体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状况,其中最严重的情况是溺亡。溺亡是大量水进入呼吸道,阻碍呼吸引发喉痉挛,呼吸道关闭,导致游泳者窒息,循环骤停死亡。溺水的持续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溺水者通常5~6 min 内心脏停止跳动,循环骤停后 4~6 min 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溺水者的病死率为13%~35%,而抢救成功后遗留严重脑损害率为7%~27%,给溺水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也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4]。

溺水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意外事故,通常与溺水者的水上安全知识缺乏、环境因素、救援行动迟缓等相关。不同于影视作品中的溺水画面,溺水者往往并不会发出强烈的求救声,现实中他们的呼吸和行动常常会受到限制,在发不出声音的过程中,逐渐淹没。

二、溺水救援

溺水救援分为自救、间接救援和直接救援。 救援时应遵循岸上救生优于水下救生、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的原则,了解基本的急救原则,有助于提高救援准确性[5]。

自救:溺水发生时,最重要的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重物,才能保存更多体力。如果身体沉入水中,可立即采取如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侧类似鸟类飞翔动作顺势向下划水,同时双足类似爬楼梯动作用力交替向下踩水。当身体上浮时应冷静地采取头向后仰、面向上方的姿势,争取先将口鼻露出水面;一经露出水面,立即呼吸,此时深吸浅呼,尽可能保持身体浮于水面,大声呼救;同时踩水避免身体再次下沉。

间接救援:指救援者在不进入水中的情况,利用岸上或身边的各种工具、物品(绳索、救生圈、木棍等)对溺水者实施救援。这是最安全、最优先推荐的方式。

直接救援:指救援者进入水中,通过游泳或使用浮具直接接近并接触溺水者,将其带离危险水域的救援方式。这是风险最高的方式,应作为最后方法,或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救生员来执行。

三、溺水急救

1、及时

大家都知道,溺水后缺氧是致死的根本原因,溺水后2分钟人就会失去意识,5分钟就可能呼吸心跳停止。心脏停跳后2分钟内得到正确的急救,抢救成功率可以达到100%,而超过5分钟死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因此,溺水急救,时间就是生命。这里的及时,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上岸后,快速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轻轻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判断其是否有反应;观察溺水者胸部有无起伏,并倾听其呼吸声,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果溺水者的口腔、鼻腔有异物,则应迅速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异物的具体方法:将溺水者的头部置于低位,利用重力帮助排水;轻轻拍打溺水者的背部,促使水从口鼻流出;用手指小心地清除溺水者口腔内的水草、泥沙等。第二,如果溺水者没有意识应立即开始抢救,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6]。;第三,及时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2、正确

正确也包括三方面含义:第一,做好心肺复苏前的准备,让溺水者平卧,施救者跪在溺水者身体一侧。第二,抢救的顺序务必先人工呼吸后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方法要准确,先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然后一手捏鼻,施救者用口唇包住溺水者口唇,吹气超过1秒,能看到溺水者胸廓起伏,重复2次;然后进行30次的胸外按压,找到溺水者胸骨中下1/3处,双手交叉,掌根重叠,手臂伸直,借助上半身力量用力按压,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 次/分钟。如此周而复始。第三,切记不要浪费时间去控水,倒挂、拍背、海姆立克法都是没有用的,非但不能控出肺内的水,反而可能使胃内的内容物反流入气道,导致气道梗阻,并且会延误宝贵的救治时机。因此,及时的救援和心肺复苏术被证实为关键的救命措施。

四、溺水的后果

溺水的后果有多种,即使在溺水事故中生还,也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残疾或后遗症,典型的病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肺部感染等。 其原因包括脑缺氧:溺水后,大量的水进入呼吸道,导致患者无法吸入正常的氧气,致使脑部缺氧,从而造成伤害甚至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器官损伤:在患者被水压迫时,水的压力可能会对身体各个部位造成损伤,尤其是耳朵、鼻子、喉咙和肺部;全身水肿:溺水引起的全身缺氧和心脏停搏可能会导致水肿,特别是在脑部、肺部和其他重要器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会因溺水时间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并且溺水带来的后果是不可逆的,及时有效的救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溺水带来的后遗症。

五、溺水救援误区

会游泳就能救溺水者吗?这是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另外,会水的人被淹死往往是过度自信带来的危险,溺水救援极具危险性;同时溺水者由于强烈的求生欲、会本能地拖拽、下压靠近的一切人员或物品,即使游泳技能很好的人也可能被拖入水中陷入危险;缺乏专业救援知识和技能;对水域危险分析不足等。溺水救援需掌握科学的方法,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工具救援。无论溺水者情况如何,都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防身体损伤或出现并发症。待意识状态正常、呼吸频率正常且无呼吸困难、不需要气道支持和无低血压四个因素可安全出院[7]。

六、溺水预防优于救援

预防溺水牢记四不许:即不许去野外游泳,不许去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许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许盲目下水救人。六注意:小孩要有监护人陪同;注意游泳时穿高质量的浮身物;注意下水前要充分活动身体热身,避免发生抽筋;注意不要吃得过饱、空腹、服药(尤其是感冒药、抗过敏药)、身体不适时不宜下水;注意游泳环境,不要去野外的江河湖泊急流等自然水域游泳;注意正规游泳和急救技能培训。遇突发情况,如乘船沉没,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穿好救生衣,不能轻率跳水,如果有人溺水,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因此,必须重视防溺水工作,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学习溺水救援知识,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水确实会淹死会游泳的人,可游泳技能能救命,但它无法保证你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战胜水的力量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所以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共同关注和参与溺水防治工作,降低溺水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溺水[EB/OL].(2023-07-25)[2024-11-23].https://www.who.int/zh
/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rowning.

[2]石佳欣,谭爱玲,谭朕,等.基于CiteSpace的国外青少年游泳溺水救护可视化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5,33(4):223-228.

[3]叶荣宗,肖欢,李超乾.美国野外医学会《溺水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24年更新)》解读[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5,30(2):173-176.

[4]孟成金.19例溺水患者临床抢救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141-142.

[5]BARCALA-FURELOS R,GRAHAM D,ABELAIRAS-GOMEZC,et al.Lay-rescuers in drowning incidents:a sco review[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1,44:38-44.

[6]李蕾,张志泉,郑成中,等.儿童溺水的防治方案专家共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
(1):12-17.

[7]Cohen N,Capua T,Lahat S,et al.Predictors for hospital admission of asymptomatic to moderately symptomatic children after drowning[J].Eur J Pediatr,2019,178(9):1379-1384.

内容来自:冷富萍

评论
中气旋
太傅级
已经阅读
2025-09-10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科学技术协会
庶吉士级
学习科普文章,分享科普知识。
2025-09-08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