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省级一等奖:《禾下乘凉嗅稻香,坚定实干兴中华》

宁夏科学传播
原创
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收藏

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康雪茹-辅导老师:孙家玲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禾下乘凉嗅稻香,坚定实干兴中华》。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感动中国颁奖词为人们勾勒出这样一幅至美图卷——一位朴素老者于稻浪阵阵中细品稻香缕缕。这位老者便是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的袁隆平院士。他以一生实干追逐扫除饥饿的梦想,以坚持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浸润青年的心灵。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重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决心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从此,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从1964年到1965年,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观察检验,他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袁隆平带领的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

1996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据了解,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到700万公顷。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个一个的数据皆是因为袁隆平院士以及他的团队不断探索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次又一次奇迹,真正做到了勇攀杂交水稻的高峰。而我们——新世纪的种子,应从他们身上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古有文天祥誓死抗敌拒不投降,今有中华士兵奉献青春,筑举国安康;古有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为国为民,今有前沿科学家全心奉献,力破世界难题。从古至今是一个又一个的“袁隆平”让中华民族从一次次摔倒后起,让中华民族一次次挺起脊梁。筑梦中华,不应仅仅是从人物传记中得到感悟,更应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则,点亮自身的信仰之光,成就轰轰烈烈的烈焰之势。

无私奉献,微光汇聚成就烈焰。能奉献,永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奉献者。把时间无限细分,让速度不断压缩。当第55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它是让我国航天工程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的北斗繁星——谢军。自然击以风雪,她报之以歌唱,命运置她于危崖,她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张桂梅。绝壁上打响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他是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培育“三色经济”的“当代愚公”——毛相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无数默默奉献的人持续燃烧自己,却照亮整个世界,让平凡不平凡。

主动担当,微光汇聚成就烈焰。敢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朝代兴衰,历史更迭,每个王朝的强盛都离不开青年人的身影。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破釜沉舟的项羽,投笔从戎的班超,从他们的身上,无不是青春奋斗的模样。着眼当下,也不乏勇于担当的榜样。大学生村官程广京名校毕业,扎根基层,用行动践行初心,为国家基层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青年人应踏准发展的潮流,不断奋斗,勇于担当,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积极创新,微光汇聚成就烈焰。勇创新,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开拓者。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一书中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当代青年要有敢于探索那些险远的“世之奇伟瑰怪”的眼光,密切关注变化着的世界,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观念,确立新境界。如李飞飞带领团队掌握人工智能识别领域的话语权;如曹原以青春之朝气,科技之头脑,开拓了石墨烯研究的新领域。

青春犹如朝阳,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生机。因为正值青春,我们拥有尝试万物的底气和勇气。新时代有空间有舞台,青年人应该具有创造创新性,勇敢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在青春里大展拳脚,肩负起时代的使命。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内容来自:宁夏科学传播

评论
科普5d8c1e7ce5a71
大学士级
已学习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