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学期开学正值秋季,秋季=传染病季?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原创
分享0-18岁儿童生长发育、语言、身高、学能提升等干货。
收藏

开学啦!新学期正值秋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又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公众场所,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大大增加了秋季易感传染/流行疾病的风险。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开启新学期,做好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是十分必要滴~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秋季易传播的疾病的鉴别,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好发哪些传染类疾病呢?

秋季来袭,气温逐渐转凉、干燥且昼夜温差大,而人们逐渐从夏季的户外转向室内聚集,室内人群近距离接触增多,又因通风效果较差,特别容易爆发流行性的传染类疾病,儿童青少年特别要注意这几类易发疾病:

1、流感

第一个就是“流感”,流感比较常见,基本上每年都会流行一次,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且症状明显,还伴有咳嗽、咽痛、流鼻涕等呼吸道相关症状。

它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携带病毒,可传给周边1-2米内的易感人群。

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可引起爆发性流行。

2、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而轮状病毒感染是引发秋季腹泻的最常见原因。每年的9月~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特点是好发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

感染的典型表现:先有呕吐,后腹泻,大便呈现出水样或者蛋花汤样,次数多,量也多,可能还会伴有发热和腹痛以及会有脱水风险。

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传染性很强,一般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秋季腹泻常常因不注意个人卫生而引发,且很容易引起脱水。因此,要注重个人卫生,一旦患病要注意及时补液。打疫苗和饭前便后洗手,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患者若出现脱水和高热血便,要立即就医。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为发热,口、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疱疹疼痛明显,影响孩子进食。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特点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有:

粪-口传播,如上厕所后手没有洗干净;

疱疹液传播,水疱破烂后疱疹液流出,可携带大量病毒,如接触了沾染疱疹液的玩具,纸巾等都可能被传染上;

呼吸道飞沫传播,常见于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未与其保持安全距离;

间接接触传播,比如共用玩具、使用没消毒的杯子等。

4、水痘

症状为发热,皮肤黏膜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皮疹呈现向心性分布,瘙痒明显。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日常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之后,一定要记得洗手;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打扫房间,通风换气。

2、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量饮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

3、多运动。督促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注意,运动要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4、接种疫苗。按时为孩子接种流感、水痘、轮状病毒等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相应传染病。

5、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孩子周围有患病的人,应避免接触,防止被传染。

本文图片由AI生成

内容来自:成都西南儿童医院

评论
无为通达
少师级
虽然秋季开学季确实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应共同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新学期健康、安全、顺利地开始。
2025-09-02
冲冲
大学士级
秋季开学确实与“传染季”高度重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开学就必然生病。通过科学防护,如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通风、及时接种疫苗、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让“开学季”不再成为“生病季”!
2025-09-02
点亮科技梦想
太傅级
秋季因气温多变、湿度适宜,且开学后人群聚集,确实易成传染季,流感、诺如病毒、水痘等常见。但无需恐慌,做好防护即可:勤通风、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别带病上学,做好隔离。科学防护,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