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省级一等奖:《以智慧农业推动人文科技发展》

宁夏科学传播
原创
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收藏

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唐徕中学-汪清嘉-辅导老师:安静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苏子有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变化在瞬息之中,很多人被这瞬息洪流或裹挟前进或淹没其中。因此,我们唯有驾驭好变化之桨,才能控制好发展好时代之舟,达到理想的彼岸。

稻花香中,听取蛙声一片,这原本普通的田间场景,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心里却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梦想。水稻并肩比高粱,禾秆底下可乘凉。漫漫征程,唯理想者胜。袁隆平爷爷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用心编织起一个庞大而斑斓的水稻梦。他与身后的稻田守望者们借助梦想的力量去温暖了世界,造福了人类。

然而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在当今的智能时代,事物以至于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在城市中是如此,在乡田里亦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可以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济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近年来,我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就是现代科学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行自动化,智能化的综合应用,它的出现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步步高升。如今不少地方推进无人农场建设,越来越多的机械化设备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无人农场便是智慧农业的体现之一。无人农场的兴起,本质上是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一方面,种管收全过程少人化和无人化,不仅有助于节约人力成本。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技术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培育新型农民。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农业系统为农作物管护提供数据支持,能够指导调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使其更好地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同时,全过程机械化能起到提高生产,作业效率,促进增收减损的效果,有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农业科学技术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智慧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它为人们和作物提供监控,监测,实时图像和视频监控功能系统技术的支持。推动生活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蓝田村,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引起记者关注。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收割机可按照设定路线进行作业收割,脱粒,筛选,排草,卸粮,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只用十分钟即可收割一亩多稻谷;在湖州南浔区,果农可以“拎包入住”标准化示范园区柑橘种植,实现生产示范,技能培训,产品销售一体化;还有大大小小的田园农场采用摄像头实时监控作业情况,画面同步回传后台。种种事例表明,智慧农业让更多人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热情提高,释放了更多的农业生产活力,使更多的农民富起来,也让粮食安全更加稳固。为民是科学的底色,袁爷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了人民心坎里,让科学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而在当今的时代,利民惠民仍是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农业就做到了为民惠民这一目的,此技术帮助农民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实行监控监测,引进“新型农民”,即人才,予民之所需,让科技成果落到了实处。在其他领域,技术人员应重明之所向,让科技之花熏香人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中国主要矛盾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诚然,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基础,但随之而来的是精神需求的发展不同步,只有让科技发展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人民的幸福感才会提升;只有让科技关注个性,人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丰富。“名为邦本,本固邦宁。”让科技向人靠拢,缩短与人的距离,滋润人的心理,成为人的安全罩。科技以人为本,人民才能利用好科技去发展经济,从而做好一座绿色安全的人性之城,为科技强国梦添砖加瓦。

袁隆平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探索。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他们奋力进取,追求卓越,大胆探索,为民服务的精神永不会改变。科技的精彩绽放在人文的舞台,科技要有人性之光。在我们不断向前探索的道路上,要记好此精神密码,让智慧农业带动更多领域,推动人文科技发展,从而开拓一片新天地吧!

内容来自:宁夏科学传播

评论
科普中国网友
已阅读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