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你“保持距离”了吗?校园防踩踏安全指南→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踩踏事故,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校园踩踏事故有哪些特点?哪些原因可能引起校园踩踏事故?如何预防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一旦遭遇校园踩踏,该如何自救?我们一起来梳理学习。

一、踩踏事故常见特点

  1. 多发时间。如大型活动、下课、下晚自习、课间操、就餐、上厕所、应急演练等时段。

  2. 多发地点。重点是楼梯间拐角处以及操场、礼堂、食堂、厕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3. 多发学段。幼儿、小学生、初中生等群体年龄小,自我控制和保护能力弱,遇事易慌乱,喜欢奔跑、蹦跳,拥挤时容易滑倒、绊倒、踩空栽倒。

二、诱发踩踏事故原因

1. 心情急切。在大型活动或下课、放学等时候,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心情急切、归心似箭,想尽快离开或到达某一地点。

2. 建筑缺陷。学校一些建筑物过于老旧,如教学楼、宿舍、厕所等,通道狭窄,楼梯出口少,或偶尔处于关闭状态,或存在设计缺陷,短时间难以分流。

3. 设备破损。部分楼房通道照明损坏、应急灯不足或不亮、安全疏散标志不完善、楼梯护栏扶手损坏等,存在安全隐患。

4. 管理不细。个别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重大活动秩序维护、指挥疏散不力,楼梯间或通道堵塞。

5. 应急不足。平时安全教育不到位,大型活动或异常情况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演练不经常导致应对无序。例如,遇上晚自习时突然断电、雷电大雨或其他极端恶劣天气时恐慌无序。

三、踩踏事故预防措施

图片

1. 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师生员工开展防踩踏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应急常识。错时放学、就餐、下楼,有序组织集体活动,明确往返路线,保持安全距离、礼貌让行,低龄学生有专人全程陪护,防止拥挤堵塞。

2. 加强秩序管理。在早操、课间操、放学等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段,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不强调整齐快速,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3. 加强隐患排查。及时清理出口通道障碍物、堆积物,保持畅通。在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语,定期检查电路照明、楼梯过道、护栏扶手等,及时消除潜在隐患。

4. 加强应急演练。设计学生跌倒、拥挤踩踏情景并开展现场演练,让师生掌握自救互救逃生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踩踏事故自救常识

1. 发现有大批人群朝自己过来,尽量避开,躲在一旁,或抓住电线杆等牢固物体,等人群离开。

2. 一旦进入人群:不要在人流中停下,不要逆人流行进,否则容易被推倒,不要贸然提鞋、弯腰捡东西、系鞋带。

3. 保持镇定并稳住重心,防止摔倒。

4. 人群异常拥挤时,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5. 看到别人摔倒时,不再前行,告诉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6. 一旦摔倒: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两手十指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太阳穴,还要设法靠近墙脚。

踩踏现场一旦摔倒

牢记自救“二十四字诀”

紧急侧卧,双手扣颈

护住头部,蜷缩成团

并腿收拢,全身紧绷

来源: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内容来自: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评论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开学季,面对校园人员密集,防踩踏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教育、管理、排查与演练预防,遇险则依自救常识避险,为我们的安全做到有备无患。
2025-09-05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的谨慎可以保障自身安全,一群人的秩序可以守护整个校园。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份指南记在心里,付诸行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
2025-09-05
臭皮匠心
少师级
开学季安全需“防踩踏”与“防诈骗、防意外”多维度并重。个人需提升风险意识,学校需压实管理责任,家校协同形成“人防 技防 制度防”的立体防护网,共同守护师生平安。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