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就懂丨心脏康复:支架术后如何重启生活

科普中国
原创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心脏支架植入并非心脏问题的“终点”,而是健康重启的起点,对大多数人而言,术后康复只需科学管理日常细节,便能回归安全、有质量的生活。

破除误区:

支架≠一劳永逸:支架是血管的“临时救援队”,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病变仍在。约30%未规范管理的患者会在5年内复发心血管事件。

支架不会移位或脱落:术后3个月,血管壁会将其“焊牢”,日常活动甚至运动均无影响

症状消失≠痊愈:即使胸痛消失,仍需坚持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防止其他血管病变

药物治疗:防血栓是“保命底线”

术后6个月内是血栓高风险期,擅自停药可能引发心梗甚至猝死。

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联用至少6-12个月,之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将“坏胆固醇“降至<1.4-1.8mmol/L,若未达标可联用依折麦布。

其他常用药: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降低血压)、ACEI/ARB(护心肾,降低血压),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科学饮食:少盐少油,均衡多样

核心原则:每日盐<5g,油25-30g,限糖限酒。

运动康复:循序渐进,安全第一

普通人的安全节奏(经医生评估后调整)

术后1周:床边慢走5分钟/次,每日2-3次

术后1个月:快走15-20分钟/天,拆分为2-3次完成

术后3个月:可游泳,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危险动作禁忌:突然发力搬重物,晨起剧烈运动

心理调适:告别焦虑、重建信心

一些患者术后“支架恐惧”(如担心移位、猝死)或者自我否定

实用应对法:

每日冥想10分钟,听舒缓音乐;与病人分享经验;与伴侣家人及时沟通

复查与预警:定期监测、及时干预

术后1个月:血常规、生化、血脂、肌酸激酶

术后每1-3个月:心内科门诊随诊

每年一次:全面心脏血管评估

需立即就医的信号

胸痛、胸闷持续>20分钟

牙龈出血不止或黑便(警惕抗凝药过量)

支架康复的核心是ABCDE策略:

A(抗血小板+ACEI)

B(控压+β阻滞剂)

C(戒烟+降脂)

D(控糖+饮食)

E(运动+教育)

对大多数人而言:规律比强度更重要,坚持规范康复者,5年生存率可提升40%,支架不是枷锁,而是健康生活的提醒—善待心脏,就是善待生命本身。

作者:

谭楚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 护师

马芳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 副主任护师

夏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 副主任护师

审核:

沈建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评论
汪建国
太师级
2025-10-08
科普夏日的峰景
庶吉士级
已阅读
2025-09-12
Timing
少傅级
学习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