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榜样力量照亮前行之路 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开展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昆明动物博物馆
科普教育基地注册科普号,来源:2025年科普月
收藏

5月29日,在第9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科技工作者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开展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展现云南科技工作者风采和云南科技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活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致敬云南科技追梦人”为主题,通过科学家精神主题演讲、杰出科技工作者、老中青三代科技人访谈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云南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在科学家精神主题演讲环节,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张金渝研究员分享了他二十余载投身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经历。2011年,他肩负云南省中药资源普查重任,11年间普查到大量中药资源,建立了“云南省省级药用植物滇中种质资源圃”,保存2800多份活体及种质资源。自2015年起,他投身怒江草果产业技术帮扶工作,通过选育新品种、建立防控技术、推广生态复合模式等,助力当地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发展新路。这些生动的事例,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与执着追求。


4位科技工作者现场分享追梦故事

随后,闫晓理研究员、车静研究员、刘龙丁教授、包丽仙研究员等4位杰出科技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追梦故事。闫晓理回忆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研究和观测基地初期建设的艰辛历程,当时在没有路的情况下,科研人员需要自己背着设备穿过泥泞的道路到达基地,而住宿条件也非常简陋,不过他们坚持了下来,最终建成了全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太阳望远镜。车静分享了她在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历程。她表示,正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爱,让她坚持了下来。西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保护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刘龙丁教授分享了他在疫苗研发一线工作的经历。他说,疫苗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儿童的疫苗。能够为中国民众和儿童提供有效、安全的疫苗,是他最大的心愿。包丽仙研究员分享了她在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中的经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马铃薯产业升级,让高原特色农业成果惠及千万农户。


老中青三代科技人进行访谈

活动还邀请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代表进行访谈。老一辈科学家胡虹教授回忆了40余年科研生涯,作为早期投入云南省花卉产业的科技工作者,她深情寄语青年科学家:放飞梦想,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中生代科研人袁媛研究员表示,科研工作者一定要下沉基层,把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农民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青年科学家刘野研究员则表达了新时代年轻科研人的担当,希望能在疫苗佐剂研发领域深耕,造福人类。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驰在活动上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云南省总工会和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将始终把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首要职责,一方面,持续搭建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如组织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生物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科技工匠培育、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青年科学家沙龙等活动,助力科技工作者拓宽创新视野;另一方面,用心用情解决大家在科研、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完善权益保障机制,让每一位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者都能心无旁骛、轻装上阵。



内容来自:云南网

评论
风轻云淡22
大学士级
谢谢分享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