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遇到难题就头大?学科学家“画个草图”

蝌蚪五线谱
原创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收藏

《生活中的科学力》系列编者按:

为什么你的减肥计划总失败?选择困难症到底怎么治?别急着怪自己,可能是你的“思维工具”该升级了!本系列就是你的“生活问题分析器”。我们把高大上的科学方法,变成你处理日常麻烦的“小窍门”,从控制变量到概率思维,帮你更聪明地吃饭、购物、做计划。科学,就是让生活变简单的超能力。快来领取你的思维工具箱吧!

一张书桌前,电脑屏幕上亮着十几个浏览器标签页:航班比价、酒店地图、景点攻略、美食推荐……一场本应轻松的家庭旅行规划,此刻却变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复杂项目。各种信息在脑海中碰撞,预算、时间、路线、家人的偏好,每一个念头都转瞬即逝,让人感到一种思维上的“交通堵塞”。

每当这时,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思维瘫痪”的状态,觉得问题太复杂,自己“搞不定”。但其实,你和那些能轻松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家之间,可能只差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拿支笔,画个草图。

(图片由AI生成)

“画草图”听起来像是小孩子的事,但它却是科学方法的核心之一:模型建构(Modeling),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认知科学原理。

逃离大脑的“暴风雪”

工作记忆与其他认知过程会有重叠(图片来源:Nicholas J T, 2019)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著名的瓶颈,叫做 “工作记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容量有限的“思维白板”,我们所有的即时思考,都在这块白板上进行。认知心理学的经典研究表明,这块白板大约只能同时容纳4到7个信息单元。

当一个复杂问题涌入时,无数的信息点就像一场暴风雪,瞬间占满了这块小小的白板。你刚想起“预算”,又被“场地”挤掉了;刚抓住“嘉宾”,又忘了“宣传”。大脑为了不让信息丢失,疲于奔命地在这些念头之间来回切换,最终耗尽了所有能量,陷入混乱。

而当你拿起笔,开始“画”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你把脑中那些飘忽不定的想法,一个一个地“拽”了出来,给了它们一个固定的位置和形态。那个模糊的“客户关系”,可以变成两个小人,中间连着一条线;那个复杂的“项目流程”,可以变成几个方框和箭头。

卸载认知负荷(图片来源:Sketchplanations)

这个简单的动作,在认知科学中被称为“卸载认知负荷”(Cognitive Offloading)。你等于给大脑接上了一块“外部硬盘”,把那些需要费力“记着”的信息全都存了进去。这一下,你的“思维白板”被清空了,不再需要处理杂乱的记忆任务,而是可以把宝贵的算力,全部投入到更高层次的“分析”“连接”和“创造”上。

这就像从一场思想的暴风雪中,走进了一间温暖、宁静的书房。所有的信息都静静地陈列在眼前,任你审视、摆布。

用身体的智慧,点亮思维的火花

“画草图”的魔力还远不止于此。近年来,一个名为“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理论正在认知科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这个理论挑战了“我思故我在”的传统观念,认为我们的思考并不仅仅发生在大脑里,而是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身体、感官和与环境的互动之中。

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沉思中的哲学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想一想,你是不是在打电话时会不自觉地来回踱步?或者在思考难题时,会用手比划、敲击桌面?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身体动作,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思考。

“画草图”正是这种“具身认知”的完美体现。当你动手画时,你的手、眼睛和大脑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反馈闭环。你画下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会立刻通过视觉反馈给大脑,大脑再根据这个新的图像,产生新的想法,指挥手画出下一笔。

演讲中的理查德·费曼(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思考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脑中已有的想法“誊写”下来,而是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联系、催生新的洞见。你可能会发现,原本以为毫不相干的两个“方框”,其实可以连上一条意想不到的“箭头”。这就是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会说:“我无法理解一件事,除非我能把它画出来。”他画的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是思考本身。

让思考“看得见”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种将思考“视觉化”的方法,几乎是所有科学领域的通用语言。生物学家用它描绘复杂的细胞结构,工程师用它设计精密的电路图,建筑师用它勾勒宏伟的蓝图。他们深知,面对复杂性,最有效的武器不是更强大的意志力,而是找到一种方法,让问题“看得见”。

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诗人普希金在手稿中的涂鸦绘画(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生活中,你完全可以成为自己问题的“首席架构师”。你不需要任何绘画技巧,因为重点不在于画得“好不好看”,而在于“画”这个动作本身将混乱的内部思绪,转化为有序的外部图像。

所以,当你的思绪再次打结时,别再苛责自己“不够聪明”。不妨对自己说:“等等,我先画一下。”这轻轻的一笔,或许就能画出一条穿越迷雾的清晰小径,让再复杂的问题,也变得简单起来。(杨雨鑫)

参考资料:

https://time.com/archive/6933247/study-doodling-helps-you-pay-attention/

https://www.cbsnews.com/news/why-you-should-doodle-in-meetings/

Nicholas J T, Johannessen A M, Van Nunen T. Tactile working memory scale: A professional manual[M]. Nordens välfärdscenter/Nordic Welfare Centre, 2019.

审核: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大鹏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内容来自:蝌蚪五线谱

评论
冲冲
大学士级
记住: 草图,是科学家们的“思维神器”,也能成为你学习路上的“超级助手”。让我们一起“画”出思路,“图”解难题,向着知识的海洋,勇敢启航!
2025-09-19
臭皮匠心
少师级
当你的思绪再次打结时,别再苛责自己“不够聪明”。不妨对自己说:“等等,我先画一下。”这轻轻的一笔,或许就能画出一条穿越迷雾的清晰小径,让再复杂的问题,也变得简单起来。
2025-09-19
木子倪
少师级
原来面对难题不用死磕,科学家“画草图”的方法这么实用——把抽象问题可视化,思路居然能瞬间清晰,以后遇到卡壳,我也该试试先动手“画”出问题!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