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最长寿的脊椎动物150岁才“结婚”,为了活得久,它们牺牲了什么?

蝌蚪五线谱
原创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收藏


眼部附着寄生虫是成年格陵兰睡鲨的常见现象
(图片来源:维基媒体 Hemming1952)

在北极和北大西洋冰冷、漆黑的深海中,潜藏着一种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其中有些可能出生于明朝时期,“经历”过清朝的兴衰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并且目前仍在海底默默地游荡。

这种动物就是身长可达7米,体重能超过1吨的格陵兰睡鲨(Greenland shark),学名Somniosus microcephalus。当科学家宣布它的寿命可能超过400年时,全世界为之震惊。

目前研究人员正通过对该物种开展基于空间分布的采样分析、基因测序,来试图揭开这种“深海长寿者”的更多奥秘。通过开展这些研究工作,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个物种,或许也能逐渐破解它的长寿“密码”。


对比常见的鲨鱼或人类,格陵兰睡鲨已经算得上是巨型生物
(图片来源:维基媒体 Hemming1952)

“用原子弹”来测年龄

推算动物的年龄,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这种“深海老寿星”。那么研究人员是如何测算出它的寿命能超过400年的呢?答案是:借助“原子弹”!

我们知道,一般可以根据年轮来判断一棵树的年龄,而对于一些鱼类来说,我们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思路,通过观察它们的耳石或其他骨头上的“生长纹”来测算其岁数。

但格陵兰睡鲨是个“异类”,研究人员在它身上找不到任何生长环。所以,如何测定这种动物的年龄,成了困扰相关学者近一个世纪的难题。直到丹麦的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它们将目光投向了格陵兰睡鲨的眼睛!

一般来讲,脊椎动物的眼球晶状体一旦形成,其内部核心就几乎不再代谢更新,所以它就相当于是一个被完美封存的“时间胶囊”。这给了研究人员一个机会,他们想到可以通过寻找其中的放射性碳同位素碳-14(carbon-14),来判定一只格陵兰睡鲨的出生时期

这是由于在上世纪50-60年代,全球多个国家开展大规模核试验,并引爆原子弹,最终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碳-14,而这些“核爆纪念品”很快又进入了全球海洋。这意味着,在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海洋生物,它们的身体里不怎么新陈代谢的“惰性”部位,都会存在较高含量的碳-14。


全球范围的核试验,造成大量碳-14进入大气和海洋
(图片来源:维基媒体 Charles Levy)

所以,当研究人员在一头格陵兰睡鲨(尸体)的眼球中测到较高水平的碳-14,他们就可以由此认定,这条鱼是在核爆期或核爆期后不久出生的。

有了这个精准的“时间锚点”,再结合一些在测算沉积物年代方面的计算经验,科学家们终于成功将这种鲨鱼的体型与其年龄对应了起来,并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去推算那些体型巨大的格陵兰睡鲨的年龄了。

最终,研究人员得出了惊人的结论:**被发现的最年长的一条格陵兰睡鲨,其年龄在392岁(前后误差为120年)左右!**即使按最低的预测算,它也仍是世界上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而在此之前,脊椎动物的寿命纪录保持者,是211岁的弓头鲸。


潜藏深海的老寿星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长寿的代价,格陵兰睡鲨究竟牺牲了什么?

俗话说,“命运中的一切馈赠,其实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格陵兰睡鲨之所以能活这么久,其实是源于它超级慢的新陈代谢速度!

你敢相信吗?研究人员推断的结果是,这种动物的性成熟年龄,可能在150岁左右(雄性可能稍早,雌性会稍晚)。也就是说,新出生的格陵兰睡鲨需要等待一个多世纪才可能婚配和繁衍……

由于生活在冰冷的深海,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格陵兰睡鲨的新陈代谢慢到了极致。测算结果显示,它们每年只增长约1厘米。而如此缓慢的成长速度以及性成熟速度,实际上也使得这种鲨鱼很难迅速增加数量,因此很容易在种群数量衰减时,面临灭绝的风险。

其次,格陵兰睡鲨也失去了多数鲨鱼的一项“尊严”,也就是追击猎物时的极快游速。高速型的鲨鱼,比如大白鲨,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40-60公里的时速,而格陵兰睡鲨的最高游速甚至不到2.9公里/小时。也正因如此,格陵兰睡鲨的捕食策略,是悄无声息地去伏击猎物。


格陵兰睡鲨的游泳速度显著低于大白鲨等“高速型”鲨鱼
(图片来源:维基媒体 Bruce)
标志性的“眼睛灯塔”,共生数百年的眼珠寄生虫

相信大家在看格陵兰睡鲨的影像资料时都会发出一个疑问,它们眼睛上挂着的那个条状物,究竟是自身的一部分,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其实,那是一种名为长体窥目虫(Ommatokoita elongata)的桡足类寄生虫,体长可长到2.5厘米,平时就将自己固着在格陵兰睡鲨的眼球上……大多数成年的格陵兰睡鲨都有这么一个“忠实”的伙伴。寄生虫会啃食鲨鱼的眼角膜,导致其眼球出现溃疡、矿化现象,最终造成视力受损。

那么又慢又瞎的成年格陵兰睡鲨是如何捕猎的呢?研究人员表示深海本来也很黑暗,鲨鱼更多的还是依靠嗅觉、听觉来为自己导航。而且一些专家还推测,这种长在鲨鱼眼睛上的寄生虫可能会发光(未经证实),从而可以将鲨鱼可捕杀的猎物吸引到它们嘴边,并同鲨鱼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

最新研究试图揭露“老寿星”的长寿密码

前不久,研究人员对格陵兰睡鲨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首次报道了该物种的染色体水平基因组!通过分析与研究,他们发现,格陵兰睡鲨的基因里存在着较多与DNA损伤修复、免疫调节相关的“长寿密码”。或许正是这些独特的遗传特性赋予了它们抵抗时间侵蚀的超凡能力。

同时,另一个研究团队也通过对比生活在格陵兰和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等不同海域的格陵兰睡鲨而发现,格陵兰睡鲨的空间分布会根据其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地理和环境隔离。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格陵兰睡鲨的保护措施。


一些格陵兰睡鲨可能在明朝出生,在清朝成年,然后一直活到现在……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格陵兰睡鲨如同一位沉默的时代见证者,潜藏于冰冷的深海,却用极慢的“生活节奏”将自己活成了一部记录着几个世纪海洋变迁的“历史档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长寿的传奇物种,也曾在13-20世纪,遭到人类的大肆捕杀(为了获取鱼肝油)。直到如今,因为误捕捞或其他人类活动而死亡的格陵兰睡鲨也不在少数。

研究人员希望能从对格陵兰睡鲨的研究中得到启示,为人类在抗衰老、免疫力提升以及保持心血管健康等领域的医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除格陵兰睡鲨外,其实也还存在许多长寿的脊椎动物,比如部分种类的乌龟、鹦鹉等,它们也都有着各自的长寿秘诀!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寿的故事呢?在人类保持健康,实现长寿方面,你又有哪些见解呢?不妨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作者:宋世超

审核:刘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内容来自:蝌蚪五线谱

评论
中气旋
太傅级
已经阅读
2025-09-23
汨罗镇徐志雄
太傅级
已阅
2025-09-23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