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湿的墙角、花盆底下,生活着一位长相特别的"小邻居"——蠼螋(qú sōu)。它那对翘起的尾铗像极了剪刀手爱德华的"武器",也因此被起了"耳夹子虫"这样吓人的外号。其实它也如同爱德华一样,在可怖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就让我们抛开偏见,认识这位"六边形战士"的真实生活。
图片来源:知乎
谣言粉碎机:蠼螋真的会钻耳朵吗?
"小心耳夹子虫,它会钻耳朵!"——这个流传已久的都市传说,让蠼螋背了不少黑锅。其实,蠼螋喜爱的环境的是潮湿阴暗的"地下室"(落叶堆、树皮缝隙),人类干燥温暖的耳道对它来说就像"沙漠",完全不适合定居。况且,它既不是寄生虫,也没兴趣往人身上爬,"钻耳"纯属误会。可能只是因为它的后翅展开时形似耳朵,才被强行"碰瓷"。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下次见到它,不必惊慌——这位"剪刀手"其实只是个安静的"宅虫"。
尾铗:昆虫界的"瑞士军刀"
蠼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屁股上那对“大夹子”
雄虫尾铗弯曲如钳,雌虫则相对平直,像把小镊子,你也能一眼就能看出谁是"猛男",谁是"淑女"。
雄性雌性蠼螋差异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
两只雄虫相遇时,“不服就干”,直接上钳子互掐,赢的才能抱得美人归,妥妥的“虫界拳击赛”!
图片来源:YouTube
遇到天敌?它是“影帝”!虽然尾铗没毒,但遇到天敌时,它会高举尾铗虚张声势,假装自己很凶,吓退敌人。如果不管用,有些物种还会释放"化学武器"(特殊气味),让捕食者瞬间下头。如果对手太强?直接躺平装死!演技堪比奥斯卡影帝。
昆虫“渣男”
交配时,雄蠼螋会用尾铗温柔的固定伴侣,但当完成交配后,便会抛下妻儿,扬长而去,真是妥妥的“渣男”。在这里,我只能祝它下辈子转世成螳螂(被雌性吃掉)。
育儿方式:从“慈母”到“虎妈”的极限反转
蠼螋妈妈,堪称“昆虫界最卷家长”!作为那1%会育儿的昆虫,产卵后,蠼螋妈妈会进入“超级保姆”模式:
每天像洁癖一样用口器清洁卵粒上的细菌、污渍,为卵提供干净的育儿室,并寸步不离地守护,用尾铗抵御入侵者。有些种类的雌性还会为幼虫觅来合适的食物,甚至反刍食物喂养幼虫。直到这些幼虫长大成虫,能够离巢独自生活。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但转折来了:当幼虫长到一定阶段,母爱的"开关"会突然关闭,未离巢的幼虫可能变成"营月子餐"。
这种看似残酷的转变,其实是母爱与生存的平衡术,也是自然界的智慧——确保只有最强壮的后代能够存活。
昆虫卷王也要从娃娃抓起
蠼螋幼虫的世界,从出生就是"困难模式":孵化后的第一关便是抢卵大战:先孵化蠼螋幼虫会像踢足球一样抢夺并吃掉未孵化的卵。
图片来源:YouTube
如果母亲不幸“过劳死”,它们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啃食母亲的遗体,真所谓“兄弟姐妹入口即化,妈妈离世含泪开席”。
没办法,这就是优胜劣汰,自然界的残酷生存法则:只有最强壮、适应力最强的个体才能活下来。
人类的好帮手
虽然蠼螋长得“生人勿近”,但其实蠼螋其实是:害虫克星、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物防治能手。一只蠼螋每天能消灭上百只害虫:蚜虫、螨虫、棉铃虫……统统拿下,比农药环保还高效,甚至还能捕食比自己体型还大的蟑螂。
捕食蚜虫的蠼螋 图片来源:YouTube
当然,极少数种类会危害植物、储粮、水果,但绝大多数都是"益虫"。
这么一看,蠼螋是不是没有那么可怕呢?
蠼螋用它的生存智慧告诉我们:自然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位"剪刀手"邻居,既是尽职的母亲,又是出色的猎手,更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你再次在院子里偶遇它,不妨驻足观察——这个被误解的小生命,正在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生存传奇。
作者:肖云格
审核: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 教授 刘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