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里的成果研发,到生产车间里的产线搭建,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武汉实现创新突破。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同两座大山,横亘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近年来,武汉市科技创新局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金融工作站建设为核心抓手,通过项目路演、政策宣讲等一系列举措,为科技中小微企业打通“资金堵点”,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双向赋能”。
近日,记者先后走进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金融工作站及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金融工作站,深入了解科技金融工作站如何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全周期服务,助力武汉的科技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01
精准对接资本,赋能技术转化!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交出创新答卷
科技企业“融资难”的核心症结之一,在于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不能精准匹配。2021年,在市科技创新局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以下简称“武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成立。武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积极组织投融资对接活动,通过项目路演、专家面对面辅导等多种形式,为科技型企业搭建起与资本链接的平台,为企业发展赋能,成效显著,获得企业的高度赞誉。截至今年8月31日,园区科技金融工作站帮助武汉固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大水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浮木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科技企业,总共获得投融资6500万元。
“企业创立初期需要资金投入,武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总能第一时间精准对接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是通过项目路演,获得了投资机构的支持。”武汉固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固理新能源”)总经理陈刚说道。得益于工作站的精准对接与全力助推,固理新能源于2023年9月获得光谷咖啡创投200万元投资,并于2024年1月再获深圳东方富海1000万元投资;同时,工作站还协助固理新能源对接汉口银行,成功申请到2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这些资金支持使得固理新能源的核心成果 —— 磷碳负极材料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吨级中试。经测试,该材料能量密度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循环充放电超千次仍能保持高容量。作为一家专注于电池关键材料研发的企业,固理新能源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如今已成长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谈及科技金融工作站对企业的赋能,陈刚记忆犹新:“在企业最需要助力的阶段,园区科技金融工作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技创业投资沙龙路演机会,让我们得以直接面向投融资机构全面展示项目价值。”
固理新能源目前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光谷瞪羚企业,并获得武汉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政策支持。公司的研发产品已获得宁德时代等行业头部企业的认可。
为了让更多像固理新能源这样的企业突破资金桎梏,2022年,武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成功打造“金融超市”,一面对接企业,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一面寻找合适的金融机构及其产品,提高了对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4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湖科技保险支公司在园区的支持下,完成了首单“高校师生科保贷”业务的签约,为武汉大学在读博士及其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贷款保证保险。谈及未来发展,武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武汉大学的协同联动,拓展‘校友资本’‘高校基金’等特色资源渠道,让更多科创企业借助金融力量成长为行业标杆。”
02
从“输血”到“赋能”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 为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若说技术是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便是滋养其成长的 “血脉”。作为市级首批科技金融工作站,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以下简称“华科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始终锚定企业需求,以定制化金融服务为笔、精准资源对接为桥、创新服务模式为翼,持续为园区科技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湖北楚光三维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楚光三维”)的发展跃升,正是华科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赋能的生动诠释。楚光三维深耕3D传感技术研发,致力于为全球高端制造行业提供领先的光学微纳3D传感与量测检测解决方案。
“过去找投资如同‘大海捞针’,如今工作站把‘精准资源’直接送到眼前。”楚光三维董事长李敏的感慨道出了众多科技企业的心声。在工作站的指导与帮扶下,公司于2023年4月获得北京峰瑞资本800万元天使投资;2024年11月,又完成由元禾原点领投的3300万元 pre-A 轮融资。其自主研发的面共焦 3D 传感器产品,更成功获得台积电、英伟达等行业头部企业的认可。
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是科技金融工作站的核心发力点。“我们主动对接优质金融服务机构,筛选出信用优、能力强且聚焦科创领域的合作伙伴,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年度战略合作协议筑牢服务根基。” 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工作站全力推进金融类孵化帮扶与资源链接工作,不仅协助近60家企业获取各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更成功促成19家企业与银行、投资机构达成合作,累计实现投融资及贷款2.71亿元。
除了“输血”,工作站更注重为企业“赋能”。“工作站的科技金融活动,总能及时输送最新投资风向与政策解读。”李敏表示,这些活动帮助团队精准把握资本市场动态,为优化下一轮融资策略提供了关键参考。据悉,华科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常态化举办科技创业投资沙龙、投融资政策宣讲会、银行惠企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搭建起企业与资本面对面交流的桥梁。
“如何让科技企业的创新优势,吸引投资机构的关注?科技金融工作站恰好成了企业与投资机构之间的纽带。”湖北德弘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孙经勉表示,通过科技创业投资沙龙活动,投资机构能面对面、更深入地了解园区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对具有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进行发掘。
展望未来,工作站的服务脚步不停。“我们将持续提供优质贷款融资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华科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探索服务新路径、新模式,以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助力园区科技企业行稳致远。
03
“伴随型+滴灌式”科技金融服务
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金融工作站 为科技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武汉这片涌动着创新活力的热土上,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金融工作站(以下简称“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正以蓬勃朝气孕育着无数科技企业的发展梦想,用专业服务与暖心支持,为每一个渴望成长的科创主体,搭建起通往资本蓝海的坚实阶梯。
时间回溯至2021年5月,在市科技创新局的大力推动下,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应运而生,成功跻身首批武汉市科技金融工作站试点单位,自此开启了为科创企业赋能的征程。
步入岱家山园区,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处处彰显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气息。“多亏了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牵线搭桥,帮我们精准对接金融资源,我们才能更安心、更专注地进行产品研发。”迈郝特武汉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郝特”)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迈郝特专注于绿色建筑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大直径隧道以及高端建筑的新建与运维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我们致力于打造‘地下空间的安全堡垒’,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2年10月,迈郝特成功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随后入驻该园区,正式开启发展新阶段。
在企业发展关键阶段,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以金融服务为企业纾困赋能。“2024年,迈郝特前期的税贷额度已用完,而新项目仍急需资金投入。”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回忆道。得知企业困境后,科技金融工作站第一时间联合中国银行江岸支行,对迈郝特的经营状况、技术实力与市场前景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基于综合评估,中国银行江岸支行最终成功为迈郝特叙作4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这笔贷款来得太及时了,实实在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迈郝特相关负责人难掩激动。
如今,迈郝特的技术实力得到行业广泛认可。“我们已荣获58项专利,并主导了38种产品的研发工作;成功完成了33个大盾构隧道项目,并为17个城市的地铁运维提供服务;全面覆盖咨询、设计、生产、施工的全流程,为60余家长期客户提供专业服务。”迈郝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科技金融工作站要为企业金融需求‘把脉问诊’,筛选合适的金融服务资源,向企业实施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服务理念。据悉,工作站深刻洞察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特征,创新打造了“科技金融联络员+科技金融服务专员+科技金融业务员+科技金融创业导师”的“四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已累计协助百余家入驻企业成功融资4.8亿余元,成为推动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围绕科技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策,编印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专刊向园区企业进行发放;举办“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产品政策宣讲会”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策的宣传。
“下一步,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将持续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伴随型’+‘滴灌式’科技金融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企业生命力和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赋能民营企业壮大发展。”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谈及未来规划时,语气中满是信心与期待。
从武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的“精准匹配”,到华科大科技园科技金融工作站的“深度赋能”,再到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的“伴随型+滴灌式”服务,武汉的科技金融工作站正以“良方”,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
近年来,市科技创新局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部署要求,推动金融与科技实现“双向奔赴”。为此,市科技创新局率先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25年,市科技创新局已在全市布局了78家科技金融工作站,为科技企业与投融资机构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通过“线下站点+线上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为科技企业的成长筑牢“坚实后盾”。
不仅如此,市科技创新局还引导科技金融工作站联动发力,形成“市级品牌活动+站点特色服务”的联动机制,让金融“活水”更高效地流向创新主体。自2022年以来,市科技创新局打造的“科技创业投资沙龙”活动已累计举办70余期,深度覆盖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前沿赛道,让一个个创新项目通过资本对接落地生根。
未来,市科技创新局将持续赋能科技金融,推动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和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让创新活力在资本滋养下充分涌流,书写武汉科技金融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