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病的新闻引起多方关注。
据日本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9月22日,日本多地发布"苹果病"疫情警告,呼吁民众采取防护措施。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数据显示,目前日本的传染性红斑症(即俗称的"苹果病")感染人数已达历史最高水平,且连续多周呈增加趋势。现在我们来认识下这个传染性疾病---“苹果病”。
一.什么是“苹果病”?
1.医学定义与命名由来
苹果病,医学上也叫传染性红斑症(英文名Erythema Infectiosum),通常也被称为“第五病”(Fifth Disease)。这个疾病之所以被称为"苹果病",是因感染后面颊会出现蝴蝶状或类似苹果般的鲜红色的皮疹。而后一个通称的"第五病",则是因它在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中排序第五而得名。即“苹果病、第五病”是继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之后第五个被定义的传染病。
2.致病病原体:人类细小病毒B19
传染性红斑症并非新型疾病,它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这种病毒于1975年在澳大利亚被首次发现,属于红病毒科。目前,人类细小病毒B19是已知的唯一对人类致病的一种细小病毒,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主要感染骨髓中的红细胞前体细胞。
二.苹果病的症状与特点
1.典型的症状特征
传染性红斑症的症状特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Ⅰ.前驱期症状:感染初期,通常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包括低热、头痛、鼻塞、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约25%的感染者在整个病程中可能完全无症状。
Ⅱ.典型的皮疹阶段:感染后1-2周,面部常首先出现特征性的"掌掴样"红斑,主要分布在双侧面颊,呈蝴蝶状分布,触摸时会有灼热感。随后皮疹可能扩散至躯干和四肢,呈现网状或蕾丝状红斑图案。
Ⅲ.成人感染特点:成人感染时皮疹相对较少见,但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尤其是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有点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
2.苹果病的程度评估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传染性红斑症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其症状相对轻微,通常会在1-3周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然而,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该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比如
孕妇:妊娠期感染可能会导致胎儿水肿、流产或死胎
免疫缺陷者:可能出现慢性感染和严重贫血等症状
血液病患者:可能引发再生障碍性危象
三.苹果病的传播途径
人类细小病毒B19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①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是主要传播方式
②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手部接触口鼻等粘膜部位
③垂直传播:孕妇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④血液传播:通过输血等医疗操作传播(较少见)
四.为什么苹果病的传播非常迅速?
1.传染性红斑症传播速度较快的原因是因为:
A.常隐匿性的传播:B19病毒在症状出现前一周就具有传染性,而此时感染后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在无意中传播病毒。
B.高度的传染性:病毒载量在前驱期(即感染初期)达到峰值,此时的传染性也最强。
C.季节性流行:此疾病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人群聚集活动增多,有利于病毒传播。
D.人群上的易感性:主要感染5-15岁儿童,而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户外和集体活动较多,且个人卫生习惯也相对不稳定。
五.预防控制上的策略
基于传染性红斑症的传播特点,让个人防护上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1.基础卫生措施: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的时候
勤洗脸:保持面部清洁,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面部
阿嚏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可用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避免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感染的前驱期症状期间
2.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经常通风换气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一些物体表面
避免在人员密集场所长时间的停留
3.特殊人群防护,特别是孕妇:
避免接触已知感染者
加强个人的卫生习惯
定期产前检查,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测
4.免疫缺陷人群的注意:
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感染者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
传染性红斑症对大多数人而言是轻微的疾病,但其传播特点和对特殊人群的危害使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其中,保持个人卫生、科学防控、提高我们的知晓度亦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最后:科学认知,理性防护
在面对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时,不恐慌,也不掉以轻心。通过科学的普及和合理的防护措施,就像感冒一样,绝大多数都能有效的预防并自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关注官方的健康信息,理性对待这个“苹果”的热度,“苹果病”就不会引起恐慌。
参考资料:
1.Young NS, Brown KE. Parvovirus B19. N Engl J Med. 2004;350(6):586-597.
2.Heegaard ED, Brown KE. Human parvovirus B19. Clin Microbiol Rev. 2002;15(3):485-505.
3.Servant-Delmas A, Lefrère JJ, Morinet F, Pillet S. Advances in human B19 erythrovirus biology. J Virol. 2010;84(19):9658-9665.
4.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About Parvovirus B19.
5.StatPearls Publishing. Erythema Infectiosum. NCBI Bookshelf. 2024.
6.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arvovirus B19 (Erythema Infectiosum, Fifth Disease). Red Book: 2024–2027 Report.
7.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伝染性紅斑とは (传染性红斑症概述). 2024年感染症发生动向调查.
8.Medscape. Erythema Infectiosum: Practice Essentials, Pathophysiology, Etiology. 2024.
9.DermNet NZ. Erythema infectiosum. Fifth disease. Parvovirus. 2025.
10.财联社. 日本多地发布"苹果病"警告. 2025年9月22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