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清洗后保存的鸡蛋,吃了会中毒?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创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倾力打造的科普资源共享平台。
收藏

前不久,“一家三口吃清洗过的鸡蛋后中毒”的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搜。鸡蛋是正规超市买的,放进冰箱前还仔细清洗过,怎么还会中毒?

其实,正是“清洗”这一步,埋下了隐患。


鸡蛋壳上,有一层看不见的“铠甲”

新鲜鸡蛋外面有一层肉眼看不见的天然保护膜,也叫“角质层”,它能隔绝外界细菌进入蛋壳内部。这层膜在鸡蛋产出后几小时内自然形成,是鸡蛋最重要的防护罩。

鸡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蛋壳会附着大量细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菌。鸡蛋的角质层能有效减缓细菌入侵,清洗则会破坏这层膜,蛋壳表面携带的以及空气中的细菌就会从气孔进到鸡蛋内部,导致鸡蛋变质。人吃了这种鸡蛋之后容易刺激肠道,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现象。

那我们平时在超市见到的鸡蛋包装盒上写着“清洗消毒”,怎么没问题呢?这是因为工厂用的是专用设备,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还有专门的杀菌流程。而在家里用自来水一冲,拿洗碗布一擦,这可不叫消毒。

另外,鸡蛋从常温到低温的过程中,蛋壳表面会出现冷凝水。冷凝水不仅会打湿蛋壳,还会把外界的细菌带进蛋壳缝隙中。冰箱虽然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但不能杀灭已经进入鸡蛋内部的致病菌。

尤其是沙门氏菌,它能在鸡蛋中生存数周。一旦煮不熟或加工不当,就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败血症和肾功能损伤。


图源:Pixabay

储存有讲究,避免靠近冰箱门

既然鸡蛋容易被各种物质污染,那应如何正确存放鸡蛋呢?

鸡蛋应干净保存,但不是清洗后保存。市场上出售的鸡蛋,大多数来自清洁蛋鸡养殖场,表面本身不脏,不需要特别清洗。如果确实太脏,可以用干布或干纸巾轻轻擦掉杂质,避免水洗。

即便要清洗,也要记住这几点:只在吃前才洗,绝不能洗完再存放;洗完立刻加热烹饪,不要再放回冰箱;避免用热水或带腐蚀性的清洁剂清洗。

冷藏方式也很关键。鸡蛋应放在冰箱中层或专用蛋架上,避免靠近冰箱门。冰箱门温度波动大,反复开关容易造成细菌滋生。

此外,蛋壳上有很多致病菌和污垢,尽量不要和生肉、海鲜等高风险食物混放,避免交叉污染。

最后,鸡蛋不能无限期地存放下去,一般来说,保存1至2周的鸡蛋是没有问题的,最长不要超过1个月,否则不仅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还会变成“坏蛋”。如果发现鸡蛋出现裂纹、有异味、有液体渗出,应立即丢弃。


图源:Pixabay

当我们谈食品安全时,不该只关注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是更应该关注吃之前做了什么。真正让人中毒的,往往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那些“看似无害”的操作。

参考资料:

[1]刘芳,王晓.鸡蛋清洗处理对沙门氏菌污染风险的影响研究[J].食品安全与检测,2023,44(03).

[2]王敏.禽蛋污染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0,32(2).


供稿单位:重庆陆海传媒有限公司电脑报出版分公司

记者:叶家余

编辑:陈 鑫

审核专家: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来自: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真是涨知识了,原来鸡蛋外层的天然角质层是道屏障,清洗会破坏它,让细菌有隙可乘。存放别洗,吃前清洗即烹煮,冷藏避门区,勿混生肉,一月内食用。细微处的讲究,是食安的守护。
2025-09-25
汪得君
大学士级
读这篇科普文的最大感悟是:日常饮食中的“卫生习惯”并非越“干净”越好,很多食物自带“天然保护机制”,盲目破坏反而会埋下安全隐患。
2025-09-25
中国科普侠
太师级
清洗鸡蛋反而破坏天然保护膜,给细菌可乘之机。家庭储存只需干布擦拭,冷藏避开门位。食品安全在于科学认知,而非过度清洁。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