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成语里的动物——鹑居觳食

喜涮涮
扬州科技馆副馆长,擅长科普活动设计与创新,喜欢观察动物。
收藏

【成语】:鹑居觳食

【释义】:像鹌鹑一样随遇而安,不求固定居所;像待哺的小鸟一样饥不择食,不求美味。形容生活简朴,不求享受。

【出处】:源自《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觳食,鸟行而无彰。” 意思是圣人像鹌鹑一样居无定所,像雏鸟一样简单进食,像鸟儿飞过却不留痕迹,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清心寡欲的思想。

【拓展】:“鹑居觳食”常与“箪食瓢饮”“安贫乐道”等近义词并列,强调在简朴生活中保持精神富足。例如:古代隐士鹑居觳食,寄情山水而自得其乐;现代人追求极简生活,也是一种鹑居觳食的智慧。反义词如“穷奢极欲”“钟鸣鼎食”,则形容追求物质享受、生活奢侈。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鹑”指鹌鹑,其习性随遇而安,巢穴简陋且常迁移;“觳”本指待哺的雏鸟,引申为简单粗糙的食物。鹌鹑不筑固定巢穴、适应力强的特性,成为古人表达“随遇而安”哲理的天然象征。

小档案

名称:鹌鹑  

英文名:Quail  

学名:Coturnix coturnix  

体长:16~20厘米  

体重:70~140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鹌鹑属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及大洋洲,栖息于草地、农田及灌木丛

魅力靓照:

 

鹌鹑羽色与枯草完美融合(图片来源:Pexels)


鹌鹑仅以草叶铺垫的地面巢(图片来源:包图网)

外形特征:

鹌鹑体型圆胖似雏鸡,喙短小而略弯,尾羽短秃。全身羽毛以灰褐色为底,布有暗褐色条纹与斑点,形成极佳的保护色。雌雄羽色相近,但雄鸟喉部有黑色锚状斑纹。

生活习性:

隐匿大师:遇险时僵直不动,羽色与枯草落叶浑然一体,甚至能憋气减少身体晃动;地面活动:双腿强健善奔跑,极少飞行(仅受惊时短距离窜飞);杂食简餐:以草籽、谷粒、昆虫为食,用爪刨地觅食,饮水仅需露珠或浅坑积水;随遇而安:不筑固定巢穴,产卵前仅扒浅坑铺少量草叶,育雏期常携幼鸟迁移觅食。

奇闻轶事:鹌鹑“热隐身术”竟能骗过红外探测?真的假的?真的!

2019年,瑞士一支陆军红外侦察部队在阿尔卑斯山麓进行夜间渗透训练时,发生了令所有队员瞠目结舌的一幕:手持最先进热成像仪的士兵反复扫描前方灌木丛,仪器显示环境温度高度一致,没有任何生物热源。但当带队教官突然跺脚,三只鹌鹑竟从仪器的“绝对盲区”中惊飞而起,最近的一只距离侦察兵仅有两米!

这场意外让生物学家与军事工程师联手展开了长达三年的研究,最终揭开了鹌鹑的终极隐身奥秘:鹌鹑的羽毛竟拥有三层结构,每层都承担着不同的热调节功能: 外层护羽:覆盖纳米级沟槽结构,能快速与环境温度达成平衡。实验室测量显示,在-5℃到35℃的环境变化中,其羽表温度能在90秒内完成调节,温差不超过0.3℃。中层绒羽:充满空气的蓬松层形成绝佳隔热区,将体内核心温度严格封锁在40.5℃±0.2℃的区间。基部羽管:内含逆流热交换血管网——动脉血流向羽尖时,热量会传递给回流的静脉血,实现“热量内部循环”,彻底阻断红外辐射外泄。这种“热隐身”能力让鹌鹑在夜视装备下如同消失一般,即使最先进的热成像仪也难以探测潜伏的它们。这证明在亿万年的捕食者规避演化中,鹌鹑早已发展出对抗红外视觉的普适策略。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受此启发,在2022年研制出仿生热隐身材料。这种内置微流体管道的织物,能像鹌鹑羽毛一样主动调节表面温度,使穿戴者在热成像仪中“消失”。项目负责人惊叹:“我们耗费1.2亿欧元研发的技术,竟被一只体重100克的小鸟完美实现。”

内容来自:自己创作

评论
甄树彬dfc4f1b
太师级
2025-09-30
扬州科技馆
庶吉士级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受此启发,在2022年研制出仿生热隐身材料。这种内置微流体管道的织物,能像鹌鹑羽毛一样主动调节表面温度,使穿戴者在热成像仪中“消失”。项目负责人惊叹:“我们耗费1.2亿欧元研发的技术,竟被一只体重100克的小鸟完美实现。”
2025-09-29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