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460%激增背后:超级耐药菌NDM-CRE来袭,人类如何守住抗生素防线?

科普文迅
原创
发表科普类文章,涉猎天文地理军事生物等,希望大家喜欢
收藏

作者黄艳红段跃初

2025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内科学纪事》上发布的一份报告,给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敲响了警钟:2019年至2023年间,该国由超级耐药菌NDM-CRE导致的感染病例激增逾460%,这种对几乎所有现有抗生素都"免疫"的细菌,正以惊人速度蔓延 。从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到社区的普通家庭,这场无声的细菌战争已悄然打响,而我们手中的"武器"——抗生素,正逐渐失去威力。

 

要理解NDM-CRE的威胁,首先得看清它的"身份底牌"。这种细菌属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家族,而其名字中的"NDM",即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正是它的"耐药利器"。2008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在一位印度裔患者体内发现了这种特殊的酶,它能像"剪刀"一样破坏抗生素的分子结构,让药物彻底失效。更可怕的是,这种耐药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在不同细菌间传递,就像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一样,让更多细菌获得"超级耐药"的能力。

 

对普通人而言,NDM-CRE的恐怖之处在于它的"无药可医"。临床数据显示,这类细菌导致的肺炎、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等,治疗选择极其有限,仅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少数药物可能敏感,而这些药物要么副作用较强,要么价格高昂。2020年的统计数据已显示,美国全年CRE感染病例约1.27万例,直接导致1100人死亡,而NDM-CRE的激增无疑会让这个数字进一步攀升。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的临床案例更直观展现了其凶险:一位脑出血患者并发CRE感染后,家属曾一度准备放弃治疗,连墓地都已选好,虽最终奇迹苏醒,但过程堪称与死神博弈。

 

NDM-CRE的快速蔓延并非偶然,而是人类长期滥用抗生素埋下的"恶果"。抗生素耐药性的本质,是细菌在药物压力下的"适者生存"——当抗生素被过度使用时,敏感细菌被杀死,而产生耐药变异的细菌则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在农业领域,抗生素常被用作畜禽生长促进剂,即便动物没有生病也会持续投喂;在医疗场景中,不少人感冒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甚至未按医嘱完成疗程就擅自停药。这些行为都在加速耐药菌的进化,就像给细菌进行"军备竞赛"训练,最终造就了NDM-CRE这样的"终极对手"。

 

更令人担忧的是,NDM-CRE的传播已突破医院的"围墙"。美疾控中心指出,由于多数临床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很多感染难以被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往往会先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等到发现无效时,细菌可能已通过接触传播扩散开来。这种传播方式其实并不复杂:污染的手、医疗器械、病床栏杆等都可能成为媒介,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接受过频繁抗菌药物治疗的人群,都是高危易感者的感染调查显示,一名NDM-CRE阳性患者住院期间,因陪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导致同病房另外两名患者相继感染,最终三人治疗周期均延长超过两周。

 

面对NDM-CRE的威胁,全球已开始行动。在美国,疾控中心已要求医疗机构对CRE感染患者立即进行碳青霉烯酶分型检测,避免无效治疗延误病情;在印度,科学家在恒河中发现了能对抗NDM-1基因的噬菌体,为新型治疗手段带来希望。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成为防线的构建者。首先要牢记"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病毒性感冒等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其次必须遵医嘱用药,完成整个疗程,不随意减量或停药;最后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减少细菌传播机会。

 

医疗机构的防控更是关键战场。研究表明,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加强手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环境表面等措施,能使CRE的医院传播率降低60%以上。我国某三甲医院就通过建立"耐药菌筛查-隔离-治疗"闭环体系,将NDM-CRE的院内感染率从2021年的1.8%降至2023年的0.3%。这意味着,只要防控措施到位,就能有效遏制超级耐药菌的蔓延。

 

这场与超级耐药菌的战争,没有硝烟却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从2008年NDM基因被发现,到2023年感染病例激增460%,短短十五年间,我们已经从"抗生素黄金时代"步入"耐药菌挑战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束手无策,正如传染病学家所言:"超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规律,但它们的蔓延速度取决于人类的行为。"

 

守住抗生素防线,既需要科学家加快新型药物研发,也需要政府加强抗生素使用监管,更需要每个人改变用药观念。当我们不再把抗生素当作"万能神药",当医院的感染防控如同"防疫"般严格,当农业生产告别抗生素滥用,NDM-CRE这类超级耐药菌终将失去蔓延的土壤。毕竟,人类与细菌的博弈从未停止,而赢得战争的关键,永远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科学方法的坚守。

 

参考文献

 

[1] 美疾控中心:一种超级耐药菌感染病例急剧增长[EB/OL]. 光明网, 2025-09-26.

[2] 董晓锋. 超级细菌来袭,抗生素耐药性的真相与挑战[EB/OL].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安全健康直通车官网, 2025-04-13.

[3] 美疾控中心:一种超级耐药菌感染病例急剧增长[EB/OL]. 手机网易网, 2025-09-26.

[4] 美疾控中心:一种超级耐药菌感染病例急剧增长[EB/OL]. 抖音, 2025-09-26.

[5] 健康科普 | 感染多重耐药菌应当如何做好防控?[EB/OL]. 抖音, 2025-06-24.

[6] 爱惜友帮您读文献[EB/OL]. 抖音, 2023-05-23.

[7] 印度恒河发现噬菌体可有效对抗NDM-1超级细菌[EB/OL]. 抖音, 2024-08-28.

[8] 墓地都选好了,结果醒了[EB/OL]. 抖音, 2023-04-19.

[9] 多重耐药菌(接触性传播)的预防及处理措施[EB/OL]. 抖音, 2025-07-22.

内容来自:科普文讯

评论
可爱的小宇
大学士级
👍🏻
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