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可实现“一眼万年”的时空压缩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9月29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在浙江杭州启动首台离心机主机。

该设施可以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

实现“时空压缩”效应

填补了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机的空白

将引领我国超重力相关科学研究水平

步入国际前列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包括三台离心机主机,以及边坡与高坝、岩土地震工程、深海工程、深地工程与环境、地质过程、材料制备等六座实验舱的18台机载装置。

本次启动的首台离心机“CHIEF1300”容量为1300g·t(重力加速度·吨),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离心机。此外,容量为1500g·t和1900g·t的两台离心机“CHIEF1500”和“CHIEF1900”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建设中。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超重力离心机容量最大、实验舱功能最强的多学科科学实验设施,具备全过程观测超重力环境下岩土体、地球深部物质、合金熔体等多相介质的物质运动规律等多项能力。


9月29日拍摄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启动的首台离心机主机“CHIEF1300”。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什么是超重力?

科学家们把地球上的重力叫做常重力,用1g(重力单位)来表示,大于1个g的就叫超重力。比如航天员乘坐飞船返回地球时,会受到4个g的超重力,相当于承受了4个自己的重量。

超重力环境下,科学家们可以完成很多在常重力环境中难以完成的实验。

比如,能测试不同地基抗震的性能,为建筑物和土石坝的地基抗震设计提供数据支持;能低成本模拟深海环境,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采方法;能模拟核废料在地下的迁移过程,帮助评估其对环境污染的长期影响,从而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

“超重力场”如何实现?

据介绍,该设施是将超重力场与极端环境叠加一体的大型复杂科学实验设施。18台机载装置覆盖深海深地资源开发、防灾减灾、废弃物地下处置、新材料制备等多个领域。

“CHIEF1300”的主机室是一间占地约230平方米的圆形地下室,位于中央的离心机就像是一个能够高速“自转”的巨型“天平”。

工作时,半径长约6.4米的转臂将带动实验装置高速旋转,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当离心加速度超过地球常重力,就形成超重力场。目前,该离心机的超重力场已调试运转至验收指标,可实现常重力的10倍到300倍。

“超重力的世界非常精彩!”据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介绍,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将致力于构建开放共享的国际前沿科研平台,期待与全球顶尖科研力量与团队开展合作,为全球科学研究的持续进步与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综合来源: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等

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汪得君
大学士级
这台旋转的“巨型天平”,称量的不仅是实验样本的受力,更是一个国家基础科研的厚度与高度。它让我们看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来都是创新的“策源地”——唯有持续投入、久久为功,才能锻造出更多叩问未知的“钥匙”,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2025-09-30
美好时光🇨🇳
学士级
9月29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在浙江杭州启动首台离心机主机“CHIEF1300”,容量为1300g·t,是世界最大。另外两台“CHIEF1500”和“CHIEF1900”正在建设。超重力指大于1g的重力,该设施可营造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填补国内空白。其通过离心机转臂带动实验装置高速旋转形成超重力场,已调试至验收指标。该装置将构建开放科研平台,助力全球科研发展。
2025-09-30
汪得君
大学士级
这台装置的核心魅力,在于对时空限制的颠覆性突破。在常重力世界里,科研常受困于“时间太长”与“空间太大”:100年的污染物迁移难以追踪,千米尺度的灾害演化无法复现,万年的核废料扩散更是无从验证。而超重力场创造的“魔法”,让100年的过程压缩至3.65天,100米的实体缩尺为1米,这种将“一眼万年”变为现实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科学、工程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范式,让原本“不可能”的实验成为可能。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