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第16章 古老伤疤 作家霄昀著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
原创
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科普活动宣传 心理卫生理论研究
收藏

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第16章 古老伤疤 


 作家霄昀著


逃离了错综复杂的熔岩管迷宫,重新沐浴在月面反射的惨淡天光下,林澈和莉娜并未感到丝毫轻松。勘探车电力濒临枯竭,氧气储备也亮起红灯,但比这些更迫切的,是镌刻在他们脑海中的、那片幽蓝绿色的“生命微光”,以及它们所指向的、更深邃的秘密。

那条由发光微生物标记的路径,并未在熔岩管出口终结。它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沿着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陡峭的内壁,蜿蜒向下,指向盆地那深不见底的黑暗核心。微生物的光芒在真空中并不显眼,但在高灵敏度摄像头的捕捉下,依旧清晰可辨,执着地延伸向未知。

“它们在指引我们去哪里?”林澈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和新的困惑。

莉娜检查着勘探车残存的能源和维生系统读数,眉头紧锁。“电力最多支撑三小时低速行驶,氧气……不到四小时。返回基地已经不可能。”她的语气冷静得近乎残酷,陈述着不容置疑的现实,“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跟着光,向下。”

向下,进入太阳系最巨大的撞击坑,前往月球最古老的伤疤深处。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

林澈深吸一口稀薄的、带着循环系统金属味的空气,推动操控杆。勘探车再次启动,沿着陡峭的斜坡,小心翼翼地开始下行。盆地内壁布满了亿万年来陨石撞击留下的碎屑和陡坎,行驶起来比熔岩管内更加艰难险峻。每一次颠簸都让受损的悬挂系统发出呻吟,每一次轮胎打滑都让两人的心提到嗓子眼。

随着深度增加,周围的光线愈发昏暗,只有地球反射的光辉勉强勾勒出周遭地狱般的地貌。然而,岩壁上那些发光微生物却越来越密集,光芒也越来越亮,仿佛能量愈发充沛。它们汇聚成的光带,如同一条流淌在黑暗峡谷中的生命之河,坚定地指引着方向。

终于,在绕过一块如同摩天大楼般矗立的巨岩后,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绝非自然形成的洞口。洞口边缘光滑,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弧度,仿佛被某种巨大的力量精准切割过。洞内深邃无比,连勘探车强大的车头灯都无法穿透其深处的黑暗。而那发光的微生物“河流”,则毫无阻碍地流入其中。

“就是这里了。”莉娜低语。

林澈驾驶勘探车,缓缓驶入洞口。车灯的光芒刺破黑暗,照亮了内部的景象。

一瞬间,两人都失去了语言。

这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熔岩管或洞穴。这是一个无比宏伟、 scale 惊人的地下空洞,其规模远超他们之前见过的任何地下结构,仿佛将整座山峦掏空。而最令人震撼的,是这里的岩壁。

不再是粗糙、黯淡的玄武岩。目光所及之处,洞穴的四壁、穹顶、乃至他们脚下行驶的“地面”,都覆盖着、或者说,本身就是一种奇特的矿物结晶!这些晶体呈现出深灰色金属光泽,棱角分明,结构极其规整,大的如同房屋,小的也如拳头,彼此紧密嵌合,延伸向视野的尽头。晶体内部仿佛有能量在缓缓流动,折射着车灯的光芒,散发出一种冰冷、非生命的、却又充满秩序和美感的辉光。

整个洞穴,就像一个由无数巨大、精密的几何晶体构成的、神祇的宫殿。

“停车!”林澈喊道,他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勘探车携带的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被启动,机械臂小心翼翼地伸向最近的一块晶体,进行现场矿物分析。

结果很快显示在屏幕上:主要成分为钛铁矿(FeTiO3)和少量其他铁钛氧化物,与月海玄武岩中常见的矿物成分一致。

但关键不在于成分,而在于结构。

晶体结构分析图谱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序的排列!晶格常数精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晶面取向呈现出明确的方向性和……某种宏大的整体对称性。这绝不是地質作用下的随机结晶所能形成!它更像是在某种极端可控的物理条件下(例如极强的定向压力场和能量流),经过漫长岁月“生长”或者说“打印”出来的!

“自然不可能形成这种结构……”莉娜看着数据,冰蓝色的眼眸中充满了惊叹,“这需要……难以置信的工艺和控制力。”

林澈的思绪则飞向了更遥远的时空。他调出存储在车载数据库中的月球形成理论模型——大碰撞说。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原行星“忒伊亚”与原始地球相撞,溅射出的物质在轨道上凝聚,形成了月球。而南极-艾特肯盆地,普遍被认为是这次惊天碰撞留下的、最深刻、最古老的伤疤。

一个惊人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

“这里……这里可能就是碰撞的核心点!”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忒伊亚撞击最猛烈的地方!能量最集中、物质混合最彻底的区域!”

他指着周围无边无际的、规则得令人心悸的钛铁结晶群:“这些……这些晶体结构……它们不是普通的矿物!它们是在那次创世般的撞击中,在无法想象的极端能量和物质环境下,被‘锻造’出来的!它们可能就是整个月球引力神经网络的……基质!是承载那个网络的物理基础!”

他调出之前绘制的神经网络拓扑图,将眼前这个巨大空洞的坐标置于中心。所有的能量脉络,所有的质量瘤节点,仿佛都隐隐以这里为源头,向外辐射、连接!

“这里不是伤疤,”林澈的声音带着一种揭示真理般的庄严,“这里是起点。是‘忒伊亚’撞击留下的不仅是坑洞,更是一个……一个被启动的‘系统’的创始节点!是月球这颗‘星球大脑’的中央处理器所在地!”

科学奇观在此刻达到了顶峰。他们不仅发现了月球本土生命,此刻更是站在了月球“意识”(或超级系统)的诞生之地!45亿年前那场毁灭性的撞击,非但没有彻底摧毁月球,反而可能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启动了一个深埋于月壳之下的、规模横跨整个星球的庞大网络!

人性的光辉在这浩瀚的时空尺度和惊人的发现面前,显得既渺小又伟大。渺小在于,个体生命在45亿年的宇宙事件面前,不过是瞬息。伟大在于,正是凭借这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这两个渺小的人类,竟然一步步追溯到了这宇宙级工程的源头!

惊喜与震撼如同潮水般涌来,但困难与惊险也从未远离。勘探车的电力指示灯发出了最后的、急促的红光报警。维生系统的氧气含量读数也跌破了安全线。

他们找到了可能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地,却也可能要成为这片古老伤疤的最新祭品。

就在这危急关头,莉娜突然指向洞穴深处,那片连晶体辉光都似乎被吸收的、更加深邃的黑暗。

“看那里,”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异样,“能量读数……在变化。”

只见探测器屏幕上,代表洞穴深处引力波背景的读数,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缓慢而规律的起伏,仿佛那个沉睡于此的“中央处理器”,因为他们的闯入,第一次……开始了某种不同于“心跳”的、更深层次的运算活动。

是福是祸?无人知晓。他们只有时间,凝视着那片孕育了月球奥秘的、最深沉的黑暗。

内容来自: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