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眼前“雾蒙蒙”一拖再拖,47岁女子拖成青光眼晚期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
眼健康科普资讯、眼健康咨询
收藏

47岁的朱女士(化姓)自2024年起,总觉得眼睛时不时“雾蒙蒙”,但她一直没太在意。直到2025年她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青光眼,且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仍不理想,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9月5日,朱女士前往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被明确诊断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晚期”。幸运的是,在公益项目的援助下,她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成功保住了现有视力。

朱女士家住湖北黄冈,平日以务农为主,从2024年开始,她发现自己左眼偶尔模糊,像隔着一层雾,但休息一下又似乎好转,她便以为是疲劳用眼,未作深入检查。直到近期视力下降明显,朱女士才急忙去当地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青光眼。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朱女士又急忙前往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该院青光眼专科副主任医师吴作红接诊了朱女士,为其安排了系统检查。结果显示,朱女士右眼视力1.0,眼压17.80mmHg,左眼视力仅剩0.6,眼压达到25.40mmHg(正常眼压范围一般为10-21mmHg),视野已出现明显缺损。

“患者是混合型青光眼,常规的激光不能解决问题,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创伤大且远期效果令人担忧,毕竟患者还年轻,故Schlemm管手术的方案更适合患者。”吴作红解释。

然而,对于经济条件本就不宽裕的朱女士来说,手术费用成了一块心病。吴作红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助她申请了“青光侠”公益项目的救助基金,极大减轻了她的负担。

9月10日,吴作红为朱女士成功施行了左眼Schlemm’s管扩张术。该手术是微创青光眼手术的一种,能有效扩张眼部天然排水管道,降低眼压,减少药物依赖。

吴作红表示,闭角型青光眼尤其多见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或仅表现为一过性视物模糊、虹视、眼胀、头痛等,很容易被误认为疲劳或老花。他提醒,一旦出现眼睛雾蒙蒙、晚上看灯光出现彩虹圈、眼眶酸胀或鼻根酸痛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青光眼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务必尽快到专业医院进行眼压、房角和眼底检查,“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避免青光眼致盲的关键”。

内容来自: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

评论
smxh676
大学士级
阅转
2025-10-08
杨伟升:杨梦彬爸爸
太师级
用眼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