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卷二 神经脉冲 第25集:极限供电 作家 霄 昀 著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
原创
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科普活动宣传 心理卫生理论研究
收藏

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卷二 神经脉冲 第25集:极限供电 


 作家 霄 昀 著


“阳光凭证”带来了希望,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方向明确了——纯太阳能供电,是月球意识划定的、目前唯一被允许的生存红线。但执行这条路线,意味着广寒宫基地必须在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时间限制内,完成一次能源结构的彻底重构。

原有的太阳能供电系统,设计初衷只是作为辅助和备份,在月球漫长的夜晚和光照不足的区域,其效能本就有限,仅能支撑基地大约30%的非核心日常能耗。如今,它要扛起的,是数百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氧气合成、二氧化碳吸附、水循环、最低限度的舱内保温和照明。

指挥中心成了临时作战室。卡特指挥官的声音因疲惫和缺氧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所有非必要人员,进入休眠舱,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工程部、系统部,听从莉娜·佩特洛娃工程师统一调度!罗伊斯主管,负责秩序和安全,确保物资和人员调配畅通!”

没有时间争论,没有余地退缩。生存的本能压倒了部门隔阂与个人情绪。

莉娜站在巨大的基地系统结构图前,原本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金发有些凌乱,冰蓝色的眼眸却锐利如扫描激光。她的手指在柔性屏幕上快速划动,重新规划着每一寸电缆,每一个节点。

“第一优先级,保障核心生命维持单元供电。断开所有非必要负载,包括大部分实验设备、娱乐系统、非核心区域的照明和加热。”

“第二,重新布线。将所有分散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无论东翼、西翼还是穹顶观测台的,全部串联,接入主生命维持系统的应急线路。我们需要最大化电流输出,哪怕电压不稳。”

“第三,启用封存的‘阿波罗遗产’——那套老式槽式光热发电系统。虽然效率低,维护困难,但它是纯物理聚热,发电过程不涉及任何可能被判定为‘风险’的化学或核过程。”

“第四,收集所有可用的独立电源。拆解非关键区域的设备备用电池,包括通讯中继、部分休眠舱的冗余电源……还有,所有勘探车、月球车的辅助电源模块,全部征用!构建一个分布式的、临时蓄电池组!”

命令一道道下达。广寒宫基地如同一台被逼到极限的机器,发出了超负荷运转的呻吟。

工程师和技术员们穿着厚重的舱外服,在气压偏低、温度逐渐下降的通道和外部平台上艰难作业。缺氧让简单的扳手操作都变得气喘吁吁,低温使金属工具粘手,每一次接线、每一次设备拆解都充满了困难。有人因为眩晕而险些从高处跌落,被安全绳拉回;有人因为工具失灵而暴躁地捶打舱壁,随后又在同伴的目光中默默拾起工具继续。

罗伊斯带着安保人员穿梭其间,他们不再是监督者,而是搬运工、安全员,甚至是用体力协助固定大型太阳能板的劳力。罗伊斯本人亲自扛着沉重的电缆卷,汗水在他的面罩内凝结成白雾,他沉默着,用行动弥补着之前的误判。

林澈和阿雅也没有闲着。林澈利用自己对基地结构的了解,协助莉娜优化线路,寻找任何可能被忽略的、可以收集到的微弱光源。阿雅则带着她的便携仪器,实时监测着能源舱外那个引力屏蔽场的波动,确保任何能源调整都没有引发月球意识的“误判”。她发现,当太阳能供电的比例稳定提升时,屏蔽场的波动确实趋于一种更“平和”的模式,这给了所有人巨大的信心。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备用电力倒计时如同催命的鼓点:

8小时……

6小时……

4小时……

基地内部的温度已经降到了接近冰点,呼出的气息凝成白霜。照明只剩下指挥中心和生命维持单元附近寥寥几盏应急灯,大部分区域陷入了彻底的黑暗,只有工程师们头盔上的射灯,像萤火虫般在金属的丛林中艰难移动。

“光热发电系统……上线!”

“东翼阵列重新布线……完成!”

“第三蓄电池组……接入!”

莉娜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金属般的疲惫和一丝强撑着的镇定。她已经连续工作了超过二十小时,嘴唇干裂,手指因反复操作精密接口而微微颤抖。

最后的时刻来临。所有能动员的太阳能板和光热单元都已就位,那个由各种拆解电池拼凑起来的、庞大而丑陋的临时蓄电池组,也充满了来之不易的、来自太阳的能量。

“切换主生命维持系统供电……至纯太阳能线路。”卡特指挥官下达了最终指令。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住代表生命维持系统状态的巨大屏幕。

屏幕上,原本因备用电力不稳而微微闪烁的氧气合成、水循环、温度控制等关键指标,在供电线路切换的瞬间,剧烈地波动了一下!

几盏灯猛地暗了下去,又顽强地重新亮起。

指针在危险区域的边缘颤抖、挣扎……

然后,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稳定了下来!

虽然数值远低于正常水平,氧气浓度依旧偏低,温度依旧寒冷,但它们稳住了!不再下滑!

成功了!

他们用拆解的零件、老旧的设备、所有人的体力和智慧,硬生生搭建起了一个脆弱不堪、效率低下、却真实有效的“纯太阳能电网”!它像一根纤细的蛛丝,在深渊之上,勉强吊住了所有人的性命。

短暂的寂静后,指挥中心里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混合着哽咽和欢呼的声浪。人们互相拥抱,拍打着彼此厚重的舱外服,眼泪刚流出就在冰冷的空气和面罩上凝成了冰晶。

莉娜脱力地瘫坐在控制台前的椅子上,几乎连抬起手指的力气都没有。林澈靠在墙边,大口喘着气,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近乎虚脱的笑容。阿雅直接坐在了地上,抱着她的仪器,把头埋在了膝盖里。

罗伊斯摘下了头盔,露出一张被汗水和疲惫刻满的脸,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拍了拍身边一位年轻工程师的肩膀。

他们赢了。赢得了继续呼吸的权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但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广寒宫基地,这个人类在月球上最先进的据点,此刻彻底失去了工业级的能源。所有的氦-3开采、大型实验、高能耗制造……全部陷入停滞。他们从月球资源的开拓者,变成了依靠“阳光施舍”的、小心翼翼的寄居者。

科学奇观与人性光辉在极限的困境中交织。他们用睿智找到了生路,用恒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毅力支撑到了最后一刻。然而,未来的路依旧迷雾重重。他们赢得了生存,但如何在这位苏醒的“房东”划定的、极其有限的范围内,重新找到人类的位置和价值?下一个挑战,或许不再是生存,而是……意义。


内容来自: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

评论
汨罗镇徐志雄
太傅级
已阅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