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高血压日丨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精准科普
精准传播卫生健康科普知识
收藏

本文作者:


刘凤芹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3.3亿,相当于每4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正因如此,提升防控意识、推广健康生活、落实早期筛查与规范管理,对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至关重要。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脑、肾、眼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40%以上,其中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如何科学预防高血压

1.低钠高钾饮食钠盐摄入过量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关键因素,而充足的钾摄入则能促进钠的排出,帮助血管舒张,对抗钠的升压作用。研究证实,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每减少1克,平均血压可下降约1.2 mmHg。

严格控钠: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5克以下。可使用带刻度的盐勺,优选低钠富钾盐,并注意减少咸菜、鸡精、酱油等含钠调味品的使用。

主动补钾:日常应多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土豆、菌菇、豆类和低脂牛奶,以维持体内钾钠平衡。

2.控制体重和腰围: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诱因。研究证实,体重每减轻10kg,血压下降5~20mmHg。建议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4 kg/㎡以下,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3.合理膳食: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食物多样化,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适当食用全谷物、豆类和优质蛋白质,限制饱和脂肪,减少甜食和含糖饮料。

4.规律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研究显示,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使血压下降5~7mmHg。建议每周5~7次,每次至少30分钟。同时建议每周1~2次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


5.戒烟酒:吸烟(包括电子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高血压患者应彻底戒烟、戒酒,并避免吸入二手烟。

6.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使血压升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7.充足睡眠:健康的睡眠有助于血压稳定。建议成年人保持规律作息,改善睡眠障碍,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

高血压患者如何科学自我管理?

1、科学检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居家监测血压,应早晚各测量1次。初诊或血压不稳者,连续测量5~7天。血压稳定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早饭前和服降压药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应按规范测量2~3次,每次间隔约1分钟,取平均值。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保持袖带与心脏同高。

2、规律服药,平稳控压: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将血压降到目标值以下并长期维持,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推荐优先选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以实现平稳降压。


高血压的防控,重在生活细节。保持健康体重,践行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与充足睡眠等良好习惯,是维持理想血压的关键。如出现头痛、疲劳、心悸、耳鸣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内容来自:精准科普

评论
干召庙镇贾迎春
少师级
学习科普知识,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保持身体健康。
2025-10-11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10-09
老于学科普
少傅级
已阅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