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观鸟达人”,大概率见过这样的名场面: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脑袋一点一点,用喙在枝头反复蹭蹭 ——
正在擦嘴的白头海雕 (Haliaeetusleucocephalus)
摄影: Maia Kennedy
别误会,它不是在给树枝“按摩”💆,
也不是刚吃完火锅没纸巾,这可是鸟类界暗藏玄机的“日常操作”!
科学家们盯着这个小动作研究了几十年,愣是挖出了比想象中更有趣的真相!
01
先从最“接地气”的理由说起:
鸟类擦嘴,本质上是自带“天然纸巾”。就像我们吃完炸鸡会擦嘴一样,鸟儿要是啄了黏糊糊的虫子、甜滋滋的浆果,喙上难免挂着残渣。
1970年,鸟类学家GeorgeA. Clark就发现,90多种鸟都有这习惯,甚至有只雀类几分钟内擦了90次嘴,活像个“强迫症患者”!
欧椋鸟 图源:南湖晚报
后来英国科学家做了个实验更实锤:吃黏性食物的欧椋鸟,擦嘴频率比吃干种子的同类高多了 —— 毕竟谁也不想顶着一嘴“饭渣”到处飞嘛!
02
但你以为这只是“洁癖”?
格局打开!鸟类擦嘴还是门“喙部塑形术”。
鸟喙的外层是角质蛋白,跟我们的指甲一样会不停生长,要是不打理,就会变得又长又钝,抓虫子、啄种子都费劲。
科学家Innes Cuthill发现,这事儿跟猫磨爪子、老鼠啃木头是一个道理:栖息在光滑树枝上的鸟,因为没地方“磨喙”,擦嘴次数会更多;而在粗糙环境里的鸟,喙磨得更锋利,觅食速度都快一截!
吸蜜蜂鸟(Mellisuga helenae)
视频截图/原作者:Greg Baker
更绝的是,鸟类还会“按需调整”—— 繁殖季吃虫子,就把喙磨得尖一点;秋冬吃果实,就磨得钝一些,简直是自带“多功能工具打磨机”!
03
最让人意外的是:
擦嘴还可能是鸟类的“求爱暗号”!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Danielle Whittaker发现,鸟类羽毛上的腺体能分泌带气味的油脂,这些油脂里藏着“择偶密码”。
她在大提顿国家公园做了个实验:把笼养的暗眼灯草鹀放在野外,再播放求偶叫声。结果发现,野生灯草鹀看到雌性时,擦嘴次数会明显增加 ——
原来它们是在把身上的“香味”蹭到树枝上,相当于人类喷了香水再去约会!只不过人类送花,鸟儿“蹭香”,浪漫得很别致。
从“擦嘴擦去饭渣”到“磨喙适应饮食”,
再到“蹭香吸引伴侣”,
这么一个小动作,
居然藏着鸟类生存、繁衍的大智慧。
下次再看到小鸟在枝头“蹭蹭蹭”,
可别只觉得它可爱——
说不定它正在打理“吃饭工具”,
或者偷偷给心上人发“气味邀请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