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成语里的动物——羚羊挂角

喜涮涮
原创
扬州科技馆副馆长,擅长科普活动设计与创新,喜欢观察动物。
收藏

【成语】:羚羊挂角

【释义】:传说羚羊夜间栖息时,会将角挂在树枝上,双脚悬空,使天敌无迹可寻。比喻诗文、技艺等意境超脱,不着痕迹,或行事隐秘,不留踪迹。

【出处】:最早见于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如世间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此心求其踪迹而不可得。” 后由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引申为诗歌创作的至高境界:“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拓展】:“羚羊挂角”常与“无迹可求”“香象渡河”等词语并列,形容艺术作品或行事风格浑然天成、不着斧凿。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语言平白如话,意境却深邃悠远,可谓羚羊挂角;魔术师的手法精妙入神,令观众看不出破绽,也是此理。反义词如“斧凿痕深”“牵强附会”,则形容刻意雕琢、痕迹过重。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羚羊”虽非特指某一种羚羊,但其所蕴含的“悬角隐身”的意象,深刻捕捉了这类生灵敏锐机警、善于利用环境的生存智慧,成为超脱与隐秘的绝妙象征。

小档案

名称:跳羚

英文名:Springbok

学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

体长:1.2~1.5米

肩高:0.7~0.9米

体重:30~50千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非洲南部草原和荒漠地带,是南非的国兽

魅力靓照:

跳羚群在草原上腾跃(图片来源:[1])

跳羚优雅的双角呈竖琴状弯曲(图片来源:包图网)

外形特征:

跳羚体型轻盈优美,身披金棕色皮毛,背部毛色为鲜艳的红褐色,腹部和臀部为白色。最显著的特征是背部有一条可竖起的白色鬃毛,在遇到危险时会“开屏”示警。双角呈优美的竖琴状,无论雌雄都长有犄角,最长可达50厘米。

生活习性:

跳羚又名跳山羊,耐旱能力强,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能从所食植物中获取足够水分,所以能长期不饮水。天生善跑跳,极善跳跃,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时速可达94公里,最高可跳3.5米,一次跳跃距离达15米,并且能连续跳跃,它们就是利用这方式来应付它们的头号天敌猎豹。

奇闻轶事:跳羚是草原上的“弹跳精灵”?真的假的!真的!

跳羚极其擅长跳跃,堪称非洲草原的“弹跳精灵”,没事就爱跳高高。起跳时其脊背优雅地弓起,四肢向下伸展并紧密靠拢,且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跳跃动作,仿若挣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轻盈地脱离地面。最绝的当数它的“弹簧腿”:纵身一跃可达3米高、15米远,这般惊人的弹跳力即便与NBA球员相比也毫不逊色,简直是草原上的“活体弹射器”!

跳羚仿佛天生就是为跳跃而生的动物界“舞蹈家”,旋转、跳跃,永不停歇。它们跳跃时的身姿,与中国古典舞中的基本功——大跳动作高度契合。“绷、直、外”这三大基本舞蹈姿态,被跳羚演绎得恰到好处,展现出极致的标准与强烈的腾空感,故而跳羚素有动物界“大跳舞蹈家”的美称。当沙漠迎来久违的甘霖,青草破土而出,跳羚就在沙洲上欢快跳跃、翩翩起舞,尽情庆祝。一只跳羚的欢腾雀跃,往往会引发整个群体不由自主地加入这场舞蹈盛宴。在那广袤无垠的绿色背景之下,它们腾空跳跃,舞姿优美,魅力无穷。

在已知的其他哺乳动物当中,没有哪种动物在弹跳能力上能与跳羚比肩。面对猎豹的追捕,跳羚会使出独门绝技——四肢笔直地弹跳,同时背部高高弓起,宛如装备了减震器的小火箭。这一举动不仅能够干扰天敌对距离的判断,还能向同伴发出警示信号,甚至可以通过展示卓越的跳跃高度来彰显自身体能,令猎豹望而却步。

下次观看《动物世界》时,可要留意这些擅长“空中蹦迪”的小精灵哦~毕竟在非洲草原上,能将逃生行为演绎成一种艺术形式的,也就跳羚了!

参考文献:

[1]来杯芋泥加啵啵.跳羚:草原上的“弹簧精灵”,弹跳力堪比NBA扣将![EB/OL].(2025-05-26)[2025-10-09].https://weibo.com/7879758617/PtvV8r4kX


内容来自:喜涮涮

评论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10-09
喜涮涮
大学士级
👍👍👍
2025-10-10
中气旋
太傅级
已经阅读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