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国老龄化加速与养老护理员缺口的挑战,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500亿元,年增长率超30%。行业当前主要围绕三条路径布局:一是借助大模型提升情感陪伴机器人交互能力,与B端合作推向C端;二是推出消费级外骨骼产品直接面向老年人拓展市场;三是长线布局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技术平台构建行业基础能力。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养老服务机器人仍面临核心技术突破、适老化设计和市场培育等挑战,需产学研协同推进产业化进程。
1、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迎来发展机遇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据国家卫健委预测,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据《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面对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的困局,养老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扶持下顺势崛起,推动养老服务从“人力照护”向“人机协同”转型升级。
2023年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并明确提出“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今年6月,工信部和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出“通过结对攻关的方式,切实推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以下简称“养老机器人”)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的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养老机器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2、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企业布局方向分析
总体来看,全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数量少、增速快”是养老机器人企业当下呈现出的主要发展特征。中移智库分析,目前国内智能机器人研发相关企业总数约55万家,其中明确布局养老机器人的企业7000余家,不足总量的1.3%;同时,养老机器人企业数量近五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平均增速高于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超6个百分点。当前养老机器人可分为情感陪伴、肢体康复和综合照护三类,布局养老机器人的企业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条发展路径。
2.1 借势大模型提升陪伴机器人产品能力,加速2B2C场景落地
随着大模型的崛起,语音交互、情绪反馈等技术被更广泛的应用在陪伴机器人产品中。陪伴机器人企业通过搭载大模型,推动了机器人需求捕捉能力和情感交互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与以养老社区和机构为代表的B端场景合作,加速了相关产品试点推进与商用落地,为打通C端消费市场认知奠定基础。如森丽康科技旗下的小丽长者陪伴机器人通过持续学习积累老年生活场景语料库及对话模式,研发了“长者交互场景大语言模型”,有效实现对老年人语音交互需求的精准捕捉反馈,提供更贴合老年人语境的主动陪伴,目前已在成都养老社区应用;重庆马上科技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通过接入AI心理学多模态情感大模型,能有效识别老年人的面部、行为、语音、情绪等多模态数据,不仅能提供基于心理状态的陪聊和心理疏导,还能基于长期追踪预测老人心理危机及自我伤害风险,现已落地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2.2 依托垂直领域技术积淀推出消费级外骨骼产品,主动发力拓展C端市场
随着今年助老登山的外骨骼机器人火爆出圈,部分长期在医疗、工业、军事领域致力于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企业,迅速抓住风口,纷纷推出轻量化、低成本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拓展C端市场。如长期从事医疗康复的程天科技,在今年3月推出售价2500元面向个人用户的外骨骼产品,上线后15秒暨告售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专注于军事智能的杭州智元院,于今年五一正式发售消费级外骨骼助行产品,80%以上的预期使用者为老年人;工业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公司“傲鲨智能”,也于今年5月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具身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助行与消费市场的应用落地。
2.3 将通用具身智能养老机器人作为一个远期场景,实施长线布局
随着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面向真实场景加速落地,部分具备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的领先企业正在将具身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并通过搭建大模型平台和攻关关键技术等方式,进行技术储备和战略布局。2025年6月,华为推出具身智能平台CloudRobo,该平台基于盘古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及思维能力,整合了数据合成、数据标注、模型开发、仿真验证、云边协同部署以及安全监管等端到端能力,能提供具身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具身规划大模型、具身执行大模型三大核心模型,旨在加速具身智能创新。无独有偶,2025年7月,腾讯发布了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着力为机器人打造模块化的外脑,包括提供多模态感知模型的右脑、提供规划大模型的左脑和提供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的小脑,以及一整套云端仿真平台和开发工具链,旨在降低机器人本体厂商开发门槛,赋能行业发展。
3、结语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机器人+养老”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当前,众多科技企业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创新应用场景。然而该领域仍面临核心技术突破、产品适老化设计、市场认知培育等多重挑战,其产业化进程仍需产学研各界的协同推进。
作者:么东、文涛、赵辰羽、杨佩珊、孙越佳、徐红蕾
单位:中国移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