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逐渐加深,老年人群体伴随而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高血压愈发普遍。令人担忧的是,只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这也让高血压成为了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隐忧。
▌沉默的银发危机:认识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常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管老化、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压力等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与此同时,老年人常常伴随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疾病的叠加使得高血压的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高血压的影响不仅限于血压的升高,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多个靶器官的损伤。在老年人中,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高血压的影响尤为明显。数据显示,脉压差超过6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脑卒中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此外,血压的波动也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血压变异系数超过15%的患者,痴呆风险也会大大增高。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除了药物治疗,适当的运动康复也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
▌运动康复:被忽视的降压“核武器”
面对高血压的种种威胁,除传统药物治疗外,运动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根据研究,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使收缩压降低7~12 mmHg,这与服用一种降压药的效果相当。运动不仅能改善血管的弹性,还能促进体内一氧化氮(NO)的生成,从而有效降低血压。阻抗训练有益于夜间血压下降。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适度的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升灵活性和协调性。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老年人。根据中国老年学会的研究,特定的运动处方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控制血压。在进行运动时,要特别注意时间的选择,清晨6:00—9:00是血压的晨峰阶段,此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而16:00—18:00则是合适的运动时机,此时血管的顺应性最佳。
以下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及强度:(1)健步走。适合大多数老年人,每周进行5天,每次30分钟,强度控制在步行时可以轻松交谈的程度。(2)改良太极。适合合并骨关节疾病的老年人,每周进行5天,每次30分钟,强度控制在运动时可以轻松交谈的程度。(3)功率车训练。适合超重和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每周隔天进行,每次20分钟,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4)弹力带抗阻训练。适合肌少症前期患者,建议每周进行2次,每次8组,重复15次直至力竭(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次数),每次强度控制在60%1RM(1RM指完成1次动作负荷的最大重量)。(5)水中漫步。适合严重肥胖和心功能Ⅱ级的患者,每周进行3次,每次45分钟,强度控制在Borg评分12~14级(疲劳测试评分,12~14级对应的运动强度为个人最大摄氧量或最大心率40%~55%,接近无氧阈值。这意味着这个强度的运动既能够达到有效的锻炼效果,又不会让个体感到过于疲劳)。
▌安全红线:科学运动,安全第一
尽管运动对控制高血压有一定效果,但老年人在运动时也要注意安全。运动前先监测血压,若血压>180/110 mmHg,则不建议运动,防止运动过程中血压升高导致脑出血等并发症;如果血压未达标,应先服用降压药物之后再进行运动。运动前先热身5~10分钟,对四肢和关节进行拉伸。
某些动作可能存在风险,如头低于心脏的体式、剧烈的爆发力动作(如跳跃、快速起蹲)以及屏气用力(如举重、硬拉)的行为等都应避免。此外,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时刻监测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收缩压超过220 mmHg或下降超过10%,出现视物模糊或单侧肢体麻木等信号,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为了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使用智能护航系统,如可监测心率和血氧的电子手表、穿戴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肌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实时掌握运动状态。
特别提示:开始运动计划前务必完成心脏运动负荷试验+颈动脉超声检查,运动后要让身体逐渐放松,做拉伸运动,至少10分钟;2小时内避免热水浴(防止外周血管过度扩张)。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洪墨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