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别让“难言之隐”困住生活,早治早好有方法

科普中国
原创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提到“大便失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丢人”觉得难以启齿——宁愿默默忍受,悄悄更换脏衣裤、回避社交,也不会向家人透露,更别说就医了。但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问题,并非“见不得人”的秘密,更不是“不治之症”,早发现、早干预,大部分人都能找回正常生活。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帮大家搞清楚它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该怎么应对。

图片1.png

图片由AI生成

一、先搞懂:大便失禁不只是“漏大便”

很多人以为大便失禁就是控制不住固体粪便,其实远远不止!它还包括控制不住液体粪便(比如稀便),或连放屁都没法自主控制,以上都属于大便失禁的范畴。

图片2.png

图片由AI生成

通过数据,帮你看清“常见度”

全球:成人中大概2%-15%有大便失禁,而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退化,比例能高达30%。

中国:城市里成年女性患病率约0.43%,农村65岁以上老人更是有12.3%受此困扰。

可惜的是,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因为“羞耻感”而选择硬抗,结果身体状况不仅每况愈下,还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其实早发现、早干预,情况会好很多。

二、为啥会得大便失禁?主要分两类原因

大便失禁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简单说能分成“器官或神经有实际损伤”(器质性)和“功能没调好”(功能性)两类:

1. 脏器结构或神经疾病(器质性因素)

(1)肛门周围损伤:比如女性分娩时会阴撕裂、做过肛门手术后后遗症,都会让控制排便的肛门括约肌受损。尤其直肠癌术后出现的这类问题,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低位前切综合征(LARS)”。

(2)神经系统生病:像中风、脊髓受伤、帕金森病、糖尿病等等,会影响控制排便的神经信号,肛门和肠道接不到“该排便”“该收缩”“该放松”的指令。

(3)肠道本身的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直肠脱垂,或者肠道肿瘤,会破坏肠道正常的“储存粪便”和“推动粪便”的功能,自然没法好好控便。

2. 功能失调(功能性因素)

这类情况没有明显的器官损伤,更多是功能障碍:比如老年人盆底肌肉松弛、肛门感觉迟钝;长期便秘或腹泻的人,肠道和肛门不能正常工作;还有肥胖、不爱运动的人,盆底肌力量弱,也容易出现问题。

图片3.png

图片由AI生成

三、有这些表现要注意,分清轻重好应对

大便失禁的严重程度不一样,表现也不同,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轻度:只有在肚子用力的时候(比如咳嗽、打喷嚏),会漏一点点粪水,平时基本正常。

 中度:控制不住成形的粪便,一周大概会漏1-3次。

重度:完全没法控制排便,每天漏好几次,甚至粪便会一直慢慢渗出来。

除了漏粪,很多人还会觉得肛门痒、会阴部皮肤发红发炎,有些还会同时有尿频、尿急的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大便失禁的伴生症状。

图片4.png

图片由AI生成

四、别忽视!它对生活的影响远超“弄脏裤子”

大便失禁带来的麻烦,在生理上可以导致肛周皮肤反复受粪便刺激,引发红肿、破损、感染甚至褥疮;还可能因粪便污染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不止如此,大便失禁对心理、社交、家庭甚至经济都是“多重打击”:

l 社交上:不敢出门、不敢社交,怕漏粪有异味,不敢去聚餐、旅行,甚至不敢上班,慢慢变得越来越孤僻。

l 心理上:容易觉得自卑、焦虑,甚至抑郁,有研究说大概6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l 家庭上:有些患者会因为觉得拖累家人而愧疚,时间久了可能影响夫妻感情、和家人的相处。

l 经济上:要长期买卫生垫、纸尿裤,还要反复去医院,慢慢就成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图片5.png

图片由AI生成

五、别慌!从基础调理到手术,有多种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的治疗没有一刀切的方案,医生会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帮你制定个性化计划,甚至需要多个科室医生一起商量。先会做些检查,比如用核磁、超声看肛门结构,用内镜查肠道,或者测肛门的压力、盆底肌功能,搞清楚问题根源后再治。

1. 基础治疗:先从生活和习惯调起

这是所有治疗的第一步,简单易操作,很多轻度患者靠这个就能改善:

l 调整饮食:多吃点膳食纤维(比如蔬菜、粗粮),让粪便性状更稳定;少碰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拉肚子或便秘。

l 训练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去厕所,比如晨起或饭后,慢慢养成规律排便的“生物钟”。

l 练盆底肌:做凯格尔动作——像忍住不排尿、不排便那样收缩肛门周围肌肉,每次收缩5秒、放松5秒,每天练3-4组(每组10-15次),能增强盆底肌力量。如果找不到发力感还可以配合生物反馈训练,用仪器帮你找到正确的发力方式。

图片6.png

图片由AI生成 

2. 药物治疗:对症用药(医生指导下)

不是所有情况都要吃药,但如果有明确的腹泻或便秘,医生可能会开对应的药:

l 腹泻导致失禁:可能会用止泻药(比如洛哌丁胺),减少排便次数、让粪便变稠。

l 长期便秘导致的溢出性失禁:可能会用通便药(比如乳果糖),帮肠道顺畅排便。

l 部分情况:还会使用肛门栓剂,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

注意:所有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私自滥用

3. 手术治疗:基础/药物无效时可选

如果基础治疗和药物都没效果,也不用绝望,还有手术可以选择:

l 括约肌修复术:适用于肛门括约肌断裂或变薄弱的患者(如分娩撕裂)。通过手术把断裂的肌肉重新缝好。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可能减退;对肌肉完全萎缩或神经严重受损的人效果有限。

l 骶神经调控术:这是种微创的“神经调节”手术,医生会把一个小电极植入骶骨孔,用低频电刺激骶神经,相当于“帮神经重新连上线”。改善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调节肠道的感知和蠕动。尤其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神经有问题或盆底肌协调不好的患者,对直肠癌术后的“低位前切综合征(LARS)”,有效率达到67.7%。治疗分两步:先做一期测试(看效果);效果好再做二期,将刺激装置永久植入。此操作安全性高,还能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调整刺激参数。

l 永久造口: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在腹部做开口,粪便从开口排出,需要戴造口袋,只有“所有治疗都无效”时医生才会考虑。

六、最后想说:别让“羞耻感”耽误治疗

很多患者因为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抵触就医,结果就是越拖越严重。

但实际上,大便失禁与感冒、高血压一样,并非什么“难以启齿”的疾病,它仅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必要感到羞耻。

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从调整习惯、练习凯格尔动作,到微创的骶神经调控术,只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大便失禁(控便障碍)专科医生处就诊,大部分人都能慢慢恢复正常生活,重新敢出门、敢社交。

别让“难言之隐”困住你!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早一天摆脱困扰!

作者:

李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李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科 主管护师

杨乐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科 护师

审核:

陆京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评论
冰冷的水
太师级
大便失禁与感冒、高血压一样,并非什么“难以启齿”的疾病,它仅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必要感到羞耻。
2025-10-10
解放街道春晓社区
庶吉士级
已阅读
2025-10-11
夏龙滨
大学士级
了解了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