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张改运:益生菌在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菌种及功能解析

科普专员-张改运
原创
热心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钻研及推广,作品以图文和小视频为主
收藏


益生菌在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菌种及功能解析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益生菌凭借其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特性,逐渐替代部分化学肥料与农药,成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不同益生菌种通过独特的生理代谢活动,在土壤改良、作物营养供给、病虫害防控及品质提升等环节发挥核心作用,其应用覆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等多个领域。以下从常见菌种分类出发,详细解析各类益生菌的功能及应用场景。

一、根瘤菌属(Rhizobium):豆科作物的“天然氮肥厂”

根瘤菌属是农业中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共生固氮菌,主要与大豆、花生、紫云英、苜蓿等豆科植物形成特异性共生关系,其核心功能围绕“生物固氮”展开,解决作物氮素需求的同时减少化学氮肥依赖。

从作用机制来看,根瘤菌通过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的黄酮类物质感知信号,主动向根系移动并附着于根毛表面,随后穿透根毛细胞壁进入皮层细胞,诱导细胞分裂形成肉眼可见的“根瘤”——这一结构是双方共生的“营养交换站”。根瘤内的根瘤菌会分化为类菌体,利用自身含有的固氮酶系统,将空气中无法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N₂)转化为氨(NH₃),再通过植物自身的代谢转化为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氮,供给作物生长。据测算,优质根瘤菌菌株可满足豆科作物一生所需氮素的50%-80%,如大豆田应用根瘤菌剂后,每亩可减少尿素使用量15-20公斤,同时提升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2%-3%。

此外,根瘤菌还能通过分泌维生素B族、吲哚乙酸(IAA)等生长调节物质,促进作物根系伸长和侧根萌发,增强根系对磷、钾等矿物质的吸收能力。在土壤生态层面,根瘤菌的存在可降低土壤中硝酸盐的累积,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同时豆科作物收获后残留的根系与根瘤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为后茬作物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多效型“土壤卫士”与“作物保镖”

芽孢杆菌属是农业益生菌中的“全能选手”,其种类繁多(常见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且因能形成抗逆性极强的芽孢,在土壤、种子处理、叶面喷施等场景中均表现出优异的适应性,核心功能涵盖病害防控、养分活化与促生三大维度。

1. 病害防控:打造“生物屏障”抵御病原菌

芽孢杆菌的病害防控能力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一是竞争抑制,其繁殖速度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能迅速抢占作物根际、体表的生态位,与病原菌竞争水分、养分和氧气,挤压病原菌生存空间;二是拮抗作用,分泌抗菌物质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如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枯草菌素、伊枯草菌素等脂肽类抗生素,对番茄灰霉病、黄瓜枯萎病、小麦纹枯病等真菌性病害的抑制率可达60%-80%,地衣芽孢杆菌分泌的几丁质酶能分解真菌细胞壁,对卵菌门病原菌(如 Phytophthora 属)有特效;三是诱导抗性,通过分泌水杨酸、茉莉酸等信号物质,激活作物自身的防御系统,使作物提前产生对病原菌的抗性,降低发病概率。

在实际应用中,芽孢杆菌剂常作为种子包衣剂或土壤改良剂使用。例如,水稻播种前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包衣,可有效预防苗期立枯病和恶苗病,出苗率提升10%-15%;大棚蔬菜种植前将枯草芽孢杆菌菌剂与有机肥混合施入土壤,能显著减少连作障碍导致的根腐病发生,连作黄瓜的发病率可从50%以上降至15%以下。

2. 养分活化:解锁土壤中“沉睡”的磷钾资源

土壤中约95%的磷、钾以难溶性磷酸盐(如磷酸钙)和钾长石、云母等矿物形式存在,无法被作物直接吸收,而芽孢杆菌可通过分泌特定酶类实现养分活化。其中,解磷芽孢杆菌能产生酸性磷酸酶、植酸酶等,将难溶性磷转化为可吸收的水溶性磷;解钾芽孢杆菌则分泌有机酸(如柠檬酸、草酸)和钾离子通道蛋白,溶解土壤中的矿物钾,释放出速效钾。据试验数据,在缺磷土壤中施用解磷芽孢杆菌剂,作物根系吸收的磷含量可提升30%-50%,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千粒重增加5%-10%;在低钾土壤中应用解钾芽孢杆菌,棉花、辣椒等作物的钾素利用率提高20%-30%,有效缓解叶片黄化、果实畸形等缺素症状。

3. 促生作用:调节作物生长节律

芽孢杆菌能分泌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₃)和细胞分裂素,其中IAA可促进作物根系伸长,GA₃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茎秆伸长,细胞分裂素则可延缓叶片衰老、促进果实膨大。例如,油菜苗期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可使油菜株高增加10%-15%,叶片数增多2-3片;草莓花期施用芽孢杆菌菌剂,能促进花芽分化,坐果率提升15%-20%,果实成熟提前3-5天。

内容来自:科普专员-张改运

评论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10-11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