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正式宣告生命终结的那一刻,“身体是否仍有知觉”?“火化过程中是否伴随痛感”?这两个疑问,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这些疑问既源于对生命本质的好奇,也包含着对逝者尊严的深切关怀。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01,死亡后,为什么仍有神经反应?
首先,医生判定为死亡后,仍会有神经反应(脊髓),但能否叫知觉和痛觉需要斟酌。医学上,有个概念叫:脑死亡个体。但是,它还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可以用于做异种器官移植测试研究,比如今年窦科峰院士发的nature。
做的是猪肾脏到人的器官移植,里面的人,用的就是脑死亡个体(brain-dead)。
但是这个个体的诸多器官还是可以运行的,比如免疫系统、血液循环、脏器分泌,甚至,细胞还可以继续增殖。(我也是进入这个领域后才知道脑死亡个体原来还能如此)
那么,为什么脑死亡个体还会如此?感觉和痛觉呢?这需要进一步来了解这些概念。
02,什么是脑死亡?
我们一般定义的死亡,是指脑死亡,比如
196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重新对脑死亡概念进行解释,制定了人类首个脑死亡判定标准: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②无自发呼吸;③脑干反射消失;④脑电活动消失(电静息)。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72小时内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告死亡。
国内的标准
脑死亡的临床诊断依据包括:深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
符合以上条件,就可以定义为一个脑死亡个体,或者进一步说,死亡。但是,脑死亡个体在医学研究上并非完全无意义,因为,虽然脑干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但是,我们现代医学上有一些策略来维持机体一些部位的运行,典型的就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
而这种个体,是一个非常接近临床真实人类的「伦理安全缓冲区」。在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下,循环、代谢等基本生理功能还可以继续维持。
03,脑死亡后个体神经系统为啥还存在?
问题来了,脑死亡个体神经系统是完全消失了?还是存活着?答案是:存活着。虽然脑死亡个体,大脑的反馈是结束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机体还有一套系统,那就是脊髓体系,也就是简单的“反射”体系。
这套非常原始的神经反射结构,在我们做青蛙实验的时候就已经熟悉了,它的反射弧是可独立完成基本动作。
估计不少人甚至还做过实验,比如简单的膝跳反射。
这套体系,能够感知到刺激,然后传输到脊髓,再做出反应,非常迅速。
比如,下面这例脑死亡个体,在脑死亡五天后,四肢反射活跃,还出现了体温上升、血压自然回升的情形。
事实上,这种研究很多,基本上都佐证,脑死亡个体,脊髓功能是相对维持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死亡者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是必然的。
那么,这种属于感觉或者知觉吗?一般认为不属于。
04,人死后是否有感觉和知觉?
感觉或者知觉,我们一般认为这二者是要涉及到大脑皮层的反应的,通俗的说,就是,感觉和知觉必须经过大脑,是一种主观的感知。
但是,目前的脑死亡个体,由于大脑已经死亡,所以对于身体的刺激并不会引发大脑皮层的反应,大脑皮层是没有脑电波变化的。事实上,目前判断脑死亡,也会做这些刺激来确定大脑的确完全没有反应了,那才判定真的脑死亡了。
正因为如此,有句话叫:脑死亡患者的肢体运动,是神经系统最古老部分在现代医学仪器维持下的最后抽搐。
不过,也有人认为,脑死亡个体并没有完全死亡,依靠生命维持体系依然可以让机体存在一定的生理功能,符合一些人认为的“活着”的迹象,所以现实中,也的确有不断维持脑死亡个体的行为,短则数月,长的甚至是数年,甚至有个维持了二十多年的【1】。那么在现在条件下,可能维持更久。
1、Repertinger S, Fitzgibbons WP, Omojola MF, Brumback RA. Long survival following bacterial meningitis-associated brain destruction. J Child Neurol. 2006 Jul;21(7):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