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教视科普】新中国科普成就,你知道几个?

武汉教育电视台
科学 人文 知识 智慧
收藏

今年9月,

随着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动,

一场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

科普盛宴

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坐标:国家科技传播中心

主题:新中国科普成就展

策展: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内容:不同时期的科技创新故事、科学普及故事以及科学家的故事


2003-2025年 科普从“日”到“月”的变迁

第一篇章:

“向科学进军”中科普事业蓬勃兴起(1949-1978)

成就:

1.确立“科普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

2.建立党领导下的国家科普机构;

3.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建设首批科普阵地;

4.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科普活动;

重要事件:

1.1949年,

科普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0年,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成立;

吴玉章任全国科联、全国科普名誉主席,

李四光任全国科联主席,

梁希任全国科普主席。

3.1953年,

新中国第一个科教电影生产基地---

中央电影局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

4.1954年,

武汉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会员、

华中工学院教授赵学田

将其编写的《速成看图》带到武昌造船厂,

帮助工人快速学习看图。

他总结出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字口诀,至今仍是工程制图教学的重要法则。

武汉元素一:赵学田编写的《机械工人速成看图》延展:2025年9月,“著名教育家赵学田专题展”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展

5.1956年,

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综合科普出版机构---

科学普及出版社成立。

6.1957年,

新中国第一座天文馆---北京天文馆正式开馆。

7.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8.1959年,

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

第一座大型自然博物馆---中央自然博物馆

正式对外开放。

9.1961年,

《十万个为什么》首次出版。


承载无数人童年的美好记忆--《十万个为什么》

10.1964年,

华罗庚给毛泽东写信,

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毛泽东回信称赞他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毛泽东给华罗庚的回信

11.1965年,

毛泽东主席批示

“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

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第二篇章:

“科学的春天”里科普事业欣欣向荣(1978-1995)

成就:

5. 科普助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6. 全国性科普团体机构相继建立;

7. 专业科普场馆陆续筹建;

8. 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持续活跃;

9. 掀起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热潮;

重要事件:

12.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

13.1979年,

邓小平同志题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14.1980年,

高士其给邓小平写信,

明确建议

“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建立一个科普创作研究所”“专门从事科普创作研究工作”。

同年,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成立。

1978年,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

成为国家级唯一科普研究专业机构。


高士其手稿复印件

15.1984年,

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北京破土动工,

邓小平题字“中国科学技术馆奠基”。

16.1984年起,

一批“乌兰牧骑”式科普工作队

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

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八个省和自治区活跃起来,

他们常年奔波于群山峻岭和隔壁草原,

传播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

17.1984年,

邓小平在上海观看两名小学生的电脑操作表演后

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第三篇章:科教兴国战略下科普工作全面推进(1995-2012)

成就:

10.科普政策环境稳步向好;

11.科普有效融入“三下乡”活动;

12.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掀起高潮;

13.科普影视与出版空前繁荣;

重要事件:

18.1995年,

中央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1995年,

由武汉电视台制作的《科技之光》正式播出,

这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科普电视栏目。


武汉元素二:科普栏目《科技之光》


当年科教节目的长枪短跑

20.1996年,

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出

《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标志着“三下乡”活动正式启动。

21.2000年,

中国科技馆二期建成开放,

江泽民同志题词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科技馆二期题词

22.国务院同意自2001年起,

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

23.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审议通过,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科普的专门法律。

24.2003年,

中国科协举办首届全国科普行动日活动;

2004年,更名为“全国科普日”;

2025年,依法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

25.2008年,

胡锦涛出席

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

强调“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

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第四篇章:科技强国建设中科普赋能筑基(2012至今)

成就:

14.习近平同志连续5年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

15.科普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16.纲要办成员单位齐抓共促;

17.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18.科普事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9.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20.科普开放协同不断增强;

21.科普创作和传播丰富多元;

22.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重要事件:

26.2016年,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27.2020年起,

武汉先后成立9个院士科普工作室:

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

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

刘经南院士信息通信科普工作室

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

丁汉院士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

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

徐卫林院士纺织科普工作室

李培武院士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室


武汉元素三:江城院士科普工作室

28.2023年,

习近平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

29.2023年,

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规模。

30.2024年,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比2001年的1.44%提高了近10倍,提前一年完成了2025年超过15%的发展目标。

后记:

知所从来,思索将往。

此次策展,以时间为轴,

集合照片、文献、影像、实物等史料,

系统梳理,视听融合。

内容来自:武汉教育电视台

评论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