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的化验指标看上去和别人差不多,别人没什么事,自己却犯了病!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我们的身体可不是机器,出厂设置都相同,每个人的“健康基线”其实并不一样!别人身上的“正常值”,未必适合你。而张医生的不少患者就有这种的“奇怪”的经历,可能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个患者:血压看似正常,实际却高了
这是个40岁的大姐,最近3个月总是头胀、头晕。起初觉得自己是高血压,可一测血压,也就是120/80mmHg左右,别的医生告诉她并没有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于是,她把能想到的其他毛病查了一圈,去神经科做头核磁,没有发现脑血管狭窄,去耳鼻喉科检查前庭功能也没有问题,害怕自己更年期提前,又各种调理了好一阵,都没有什么改善。
直到又回到心内科,医生问她:你以前测血压是多少?她说:打小血压就不高,90/60mmHg左右吧,最近才变正常的。但医生却说:你这可能并不是正常,而是真有点高了。
我们通常将140/90mmHg以上才诊断为高血压,对于多数人来说,超出这个范围才会出现不舒服。可实际上,不少女性天生血压偏低,年轻时可能也就90/60mmHg左右,因此,她们对血压的承受能力也会产生明显的区别:即使高压刚刚到120mmHg,可能就已经相当于普通人的150mmHg了,便会引发头晕脑胀等高血压症状。
目前的医学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样的患者该如何降压,医生多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血压控制。如果患者吃了降压药后血压降低,症状随之消失,说明药物起效。随后通过运动、减重、限盐等方式血压维持稳定,症状也没有再出现,可以尝试逐渐减停降压药。但如果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那就说明需要长期服药了。
第二个患者:心血管看似粗大,实则供血不足
在大家的印象中,冠心病是心血管狭窄引起的,所以,血管越粗大岂不越好?事实并非如此,对不少患者来说,血管过于粗大反而容易引发心肌缺血。
这就是冠状动脉扩张症,是指部分心血管过于粗大,超过临近血管直径1.5倍以上。这种粗大其实是一种病变,因为粥样硬化不仅会让血管长斑块导致狭窄,但也会破坏血管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弹性,在血流的冲压下,出现血管扩张。这种扩张并不会让心肌供血变得更多,反而会引起血流迟缓,更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心病。此外,血管炎、结缔组织病也会引发这种现象,因此,这种患者并不少见,发生率能达到5%。
这种病变没有办法逆转,也是需要长期吃药的。比如,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他汀类抑制粥样斑块,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等药物改善冠脉血流和微循环灌注。如果形成血栓诱发心梗,通常也不是植入支架,反而是血栓抽吸,即使植入支架也要小心支架型号不合适导致支架内再次形成血栓以及支架脱位的风险。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