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成语里的动物——獐头鼠目

喜涮涮
原创
扬州科技馆副馆长,擅长科普活动设计与创新,喜欢观察动物。
收藏

【成语】:獐头鼠目
【释义】:像獐子那样小而尖的头,像老鼠那样小而圆凸的眼睛。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诈,多指心术不正者。
【出处】:最早见于《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唐代宰相李揆用此形容靠投机钻营上位的官员,后成为刻画奸佞之相的经典描述。
【拓展】:“獐头鼠目”常与“尖嘴猴腮”“蛇行鼠步”等近义词并列,强调外貌与心性的统一。例如:古典小说中描写贪官常使用獐头鼠目的刻画;某些诈骗犯刻意闪躲的眼神也让人联想到此形容。反义词如“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则形容仪态端正、正气凛然。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獐”特指河麂,作为现存最原始的鹿科动物之一,其头部比例较小且无角,配合大而圆的耳朵,确实与常见鹿类的端庄形象迥异,成为“非常态”的视觉符号。
小档案
名称:河麂(獐)
英文名:Water Deer
学名:Hydropotes inermis
体长:0.9~1.1米
肩高:0.5~0.6米
体重:12~18千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獐属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中国长江流域、朝鲜半岛,引入英国后形成稳定种群,栖息于芦苇沼泽与河岸灌丛。
魅力靓照:

雄性河麂是鹿科中唯一具露出口外獠牙的物种(图片来源:[1])

河麂圆耳大眼呈现独特面部比例(图片来源:[2])
外形特征:
河麂是鹿科中的特殊存在:雌雄均无角,雄兽上犬齿演化成4~6厘米的弯曲獠牙。体型纤瘦,毛色棕黄,臀围白色。耳朵圆润硕大,占头部长度的1/2,配合突出的圆眼,构成高度灵敏的感知系统。
生活习性:
河麂善游泳,遇险时能潜水3分钟躲避天敌;除繁殖期外独居,用肛腺标记直径300米的圆形领地;受威胁时会发出类似犬吠的警告声,求偶时则转为鸟鸣般清脆哨音。
奇闻轶事:别看河麂长有獠牙,其实胆非常小?真的假的!真的!
河麂多栖息于山地草坡的灌丛之中以及各类草坡地带,并不攀爬高山。它们偏爱河岸、湖边这类潮湿之地,亦或是沼泽区域的芦苇丛。其活动范围还包括河岸周边、湖心草滩、海滩处的芦苇或茅草丛生之所,甚至在低丘与海岛林缘的草灌丛中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它们倾向于挑选临近水源的草滩或者较为稀疏的灌丛作为生存环境。河麂擅长游泳,能够自如地在岛屿之间、岛屿与沙滩之间迁徙往来。
作为食草动物,雄性河麂的上犬齿格外发达,突出口外。当河麂进食时,其獠牙会自然下垂,免得在咀嚼食物时受损。然而一旦进入战斗状态,这对獠牙便会迅速竖起。倘若你目睹了獠牙直立的河麂,那便意味着它已做好全力一战的准备。
河麂的獠牙,虽长度可观,却不够粗壮有力。若想凭借此獠牙刺穿其他动物的头骨,或是精准地刺入两枚脊椎之间以瞬间致其死亡,显然有些强鹿所难。不过,用它来刺入血肉、划开皮肤倒是游刃有余。在繁殖季节,雄性河麂会运用这一武器相互争斗,其间甚至会用獠牙抓挠对方面部,皆是为赢得雌性的关注与喜爱。此类打斗往往以其中一方主动低头认输或者选择逃离而告终。
当河麂遇到敌害时,就是一个大写的怂。它们更倾向于借助隐蔽自身的方式来躲避危险,据相关资料记载,未成年的河麂在面临危险时能够保持静止站立长达一小时之久。毕竟,河麂的獠牙更适用于内部争斗,而非抵御外敌,这也是无奈之举。那些能够捕猎河麂的肉食性动物,如狼、豺、豹、虎以及人类,其战斗力皆远胜河麂,即便河麂奋力反击,也不过是如兔子急了才咬人般微弱无力。实在无法躲藏之时,河麂便会弓起背部,蹦跳着快速逃窜,这一行为颇似兔子的逃生姿态。

参考文献:
[1]让妙春0v.南海子趣事之三[EBOL].(2025-05-22)[2025-10-5].http://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565632386458460695
[2]书虫小米.村民发现“小鹿”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麂[EBOL].(2025-03-11)[2025-1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6297699309536559&wfr=spider&for=pc

内容来自:喜涮涮

评论
包庆华
太傅级
2025-10-11
喜涮涮
大学士级
👍👍👍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