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黄豆,已经在这颗星球上活了 5000 年。从黄河流域的陶罐里萌芽,到如今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天,我想好好聊聊那些围绕我的误会 —— 转基因、涨肚、异黄酮…… 这些让你纠结的问题,听我慢慢说。
先说说“转基因”这事儿。 常有朋友拿起豆腐问我:“你是不是转基因的?” 其实,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已经正式印发《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只有满足规定指标的新品种,才能拿到“准生证”。
通过审定的转基因大豆,其制品必须在包装上醒目标注“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这才是我的“远房 cousin”。至于安全性,过去 30 年全球累计发表了1000多篇独立同行评议的研究,结论一致:经批准的转基因大豆在营养、毒理、致敏等方面与传统大豆“实质等同”。也就是说,它们同样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异黄酮,可以为人体提供等值的营养。 所以,不必谈“转”色变。看清标签、尊重科学、理性选择。
再聊聊让很多人头疼的 “涨肚” 问题。术后宣教不让喝豆浆,怕肚子胀气,这真不是我故意捣乱。我的身体里藏着些 “小调皮”——棉子糖、水苏糖等低聚糖,人体缺乏分解它们的酶……进入大肠后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引发腹胀。但解决办法很简单:把我提前泡够 8 小时,煮的时候加片生姜;或者做成豆腐、纳豆这类发酵食品,让细菌分解那些 “胀气因子”。实在敏感的朋友,每天吃50克以内的豆制品,既能吸收营养,又能避开不适。
最让我委屈的,是关于异黄酮的谣言。总有人说“得了乳腺癌不能吃黄豆,里面有雌激素”,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我身体里的大豆异黄酮,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只是长得像雌激素的 “冒牌货”,作用强度还不到人体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它更像个聪明的调节器:当你体内雌激素过多时,它会抢占地盘不让真雌激素 “作乱”;当你雌激素不足时(比如更年期),它又能帮着补点“力”。对疾病或癌症的预防作用,较高的异黄酮摄入量与中等较低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相关。它还可能降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以及乳腺癌复发的发生率。异黄酮或大豆食品的食用与子宫内膜和膀胱癌的风险降低有关。那些说 “异黄酮致癌” 的传言,早就被权威医学机构辟谣了。
其实我身上的宝贝远不止这些。每100克黄豆里,藏着35克优质蛋白,比鸡蛋还多;钙含量堪比牛奶,铁是菠菜的3倍;古人用我做豆腐、酿酱油,现代人把我打成植物奶、做成素肉,都是看中了我这 “全营养冠军” 的体质。
但我也得提醒大家: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每天吃 50-100 克黄豆(相当于 200克豆腐或 500 毫升豆浆)就够了,吃多了反而会加重消化负担。痛风患者急性期不要吃我,肾功能不佳的朋友要控制量,毕竟我的蛋白质含量太高。
5000 年来,我看着人类从刀耕火种走到太空时代,也陪着你们应对过无数健康挑战。从《齐民要术》里的制豆法,到现代实验室的营养分析,人类对我的认知越来越深。今天的我,既可以是早餐桌上的一杯热豆浆,也能是健身党的植物蛋白补充剂,还能变身素食者的 “素牛排”。
我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神药。就像老祖宗说的 “五谷为养”,我只是自然界馈赠的普通食物。正确认识我,合理吃掉我,让我继续陪你们走过下一个五千年 —— 这,就是我这颗黄豆最大的心愿。
作者:
张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护师
李玉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护师
张欢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主管护师
审核:
郑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护师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